寫讀后感需要對所讀內容進行深入理解,并表達出自己的感受和看法,這有助于提高閱讀理解能力。怎樣才能寫好關于讀三體的讀后感?這里給大家提供關于讀三體的讀后感,方便大家學習。
關于讀三體的讀后感篇1
地球上只有一個文明,但時空中不一定只有一個。
我第一次產生這種想法,是在我看了一篇名為《最后的進化》的文章里面表達了一種觀點——也許在毅力灰塵中就含有一個宇宙,我們拍掉灰塵這一動作的時間在我們眼里大約幾秒鐘,而在那個宇宙中可能過了幾億年甚至更久。而我們所處的這個文明,也許就是另一個世界中的灰塵。
第二次是在一位MC建筑大神所創造的世界上。他幾乎創造了整個宇宙,可最終竟然只是一只蝴蝶上的斑點。
第三次就是在《三體》上。《三體》與前面兩個略有不同,《三體》主要講的是主人公汪森發現“死亡倒計時”,然后通過三體游戲進入了三體內部組織,最后攔截下了“拯救派”的船只,從上面得到了關于“三體文明”發往地球的來信。
三體文明中的世界是一個毫無規律的世界,太陽何時升起,何時落下,都是未知;文明究竟能到達何種程度,全部隨緣。所有人都試圖在這個荒謬的世界中尋找規律,最終卻都無功而反。這使三體人萌生了離開了這個星球的念頭,然后他們發現了地球。此時,三體文明程度遠高于地球文明,隨之便引出了文章中心:當一個高級文明發現低級文明時,高級文明必須要消滅低級文明。
看完整本書,我不僅震驚萬分,也產生了許多疑問:宇宙中真的存在另一個文明嗎?如果存在,我們會相遇嗎?我們是否真的只是另一個時空中的一粒微不足道的灰塵呢?太陽系又是否如畢達哥拉斯所說的那樣只是一個實驗場所呢?我們的文明究竟又算什么呢?
關于讀三體的讀后感篇2
《三體》系列小說分為三部,而昨天剛剛看完了第一部。作者劉慈欣在當前的科技基礎之上,向讀者們構造了一個架空的科幻世界,故事基調宏達、神秘而又悲壯。在故事當中我遇見了很多物理學的名詞,比如宇宙背景輻射,哈勃紅移,為了搞清楚故事的發展,我也隨時準備著百度百科,遇到不懂得名詞就查。
故事假設在銀河系之外的一個天狼座中有另一個可適宜生物居住的星球,名為三體。一次偶然的機會,三體文明和地球文明相互知道了對方的存在,于是雙方陷入了一種思考。而地球上,知道對方的存在的人類很少但基本是居于社會高層當中,由于知識背景的差異,他們對三體文明的看法相互之間存在著很大的等分歧,有些人希望三體人能夠在地球上生存使地球上的丑惡消失,而有些人希望三體人永遠都不要登陸地球,因為三體人能夠給地球帶來的未必是福音等等。
盡管地球人對三體人的態度褒貶不一,但是三體人卻將地球人當做一個敵人。盡管就科技水平而言,三體文明要大大高于地球文明,但三體人要成功登陸地球需4、5個世紀,從中地球可以發生很多次科技革命,大大提升其科研水準,而這對未來的三體人而言是一個大大的威脅。
這就是《三體》小說的總基調。同時這樣的基調也讓我陷入了一個思考,即兩個之前沒有任何接觸的文明碰撞時帶來的到底是和平還是戰爭。顯然,就歷史看,這個結論可能并不是那么樂觀。當年哥倫布發現了新大陸后,歐洲文明大肆的入侵美洲,掠奪財產,殺燒擄掠,使得美洲的原始文明永劫不復,最終被歐洲人統治且殖民。我想,這是因為每個文明體都像一個個體一樣,如果讓其走入一個伸手不見五指的黑暗當中時,他們便缺乏安全感,而這樣的不安全感很可能導致一些殘酷的后果。歷史中的印第安人或許就是這樣的一個犧牲品。
而《三體》小說中也是這樣,盡管三體文明比地球文明先進很多,隨著時間過渡,未來有非常多的不確定性,或許過了三四百年地球文明就會趕超三體文明,到了那個時候三體文明能不能保全自我也是一個問題了。所以作為地球人和三體人而言,最為理智的做法可能就是盡最大的努力保全自我,同時消滅對方。或許這樣的一個結論讓很多人感到悲觀,但這卻是一種最為現實的.結果,尤其是生活在我們現實的社會當中,可能會常常遇到于此類似的情形或者作出于此類似的選擇。
關于讀三體的讀后感篇3
終于看完一整套《三體》了。看完最后一頁,感覺沒什么就沒有希望了呀!郁悶。
《三體I》,講的是葉文潔通過太陽,放大了地球人呼叫外星文明的信號,被三體人截獲了。三體人的生活環境非常惡劣,于是決定大舉入侵地球。
《三體II-黑暗森林》,主要講人類為了抵御三體人入侵,在三體人用智子封鎖人類基本物理學發展的情況下,努力尋求突破口,最終建立了自己以為很了不起的太空艦隊。但當三體人的“水滴”到達地球,太空艦隊瞬間瓦解,人類才意識自己的夜郞自大。最后,人類自我挑選的“救世主”在三體人即將到達之際,建立起了一個很流氓的與三體人同歸于盡的威脅方式,讓三體人停止了入侵。原來宇宙生存法則是黑暗森林狀態,誰被發現,誰滅亡。
《三體III-死神永生》,講的是人類的威脅破滅,三體人對人類進行入侵前處理。這時逃亡在外的人類軍艦廣播了三體星球座標。太陽系頓時成了危險地段,三體艦隊離去,人類開始為如何建立安全聲明努力著。但,人類最終為被二維化。逃出來的只有兩個女人,在三體人入侵前期逃離的“藍色空間”號和“萬有引力”號。
《三體I》、《三體II》無論是汪淼、還是前期的羅輯,到了最危難的時候,總能看到生的希望。到了《三體III》,羅輯的希望破滅了,程心的希望也消失了。羅輯是葉文潔的學生,葉文潔在去世前叫他研究宇宙社會學。他所建立的所有影響都是源于葉文潔的理論,也讓他再也做不了一個普通人。而他最希望的,恰恰是當一個最最普通的人,能夠在三體人入侵前正常地生活,正常地死去,與自己心愛的在一起。在《三體III》心愛人不知所蹤,羅輯成為執劍人,一個人孤獨地在地底活了大半輩子,最后做為人類守墓人,被二維化。程心,另一個普通人,同樣被推為“救世主”,卻因為她的選擇,最終導致人類滅亡。做為能逃出來的其中一個人。唯一活下去的希望是云天明,但至始至終,卻沒辦法見到這個送給她星星,送給她宇宙,一直深愛她的人。
最終,人類消失了,宇宙也必定會消失。活著是為了死去?
關于讀三體的讀后感篇4
“豁然天地通,倏忽人事終。
萬物不能去,一一入畫中。
執劍止兵戎,乘舟墮寒空。
當時傳音處,再無夕陽紅。”
一場革命給葉文潔的心理留下了無法治愈的創傷,也使得她做出向三體文明發送信號的決定,致使地球的位置被暴露,繼而宇宙發生顛覆性的變化,最后一切消失殆盡。
《三體》第一曲,由于經歷過一場革命,深知人性的黑暗面,葉潔文對于同類已產生絕望,遂以太陽為天線,將地球的地理坐標暴露給了外星球文明。經歷了上百次毀滅而后重生的三體文明收到了訊息,其中一員起初勸阻葉的進一步行動并講述了自己的文明歷程,然而命運的齒輪終究還是選擇繼續它的轉動。
不得不說的是作者接近殘酷地將作品中的英雄置于一個個極端的情景,孤獨的面對著極致的困境。《三體1》——“葉文潔面臨難題之初,作者已經走向黑暗的宇宙之心。”《三體2·黑暗森林》——“他設想的‘宇宙社會學’兩條公理可以視為達爾文進化理論的宇宙版本,在更加宏觀的尺度上,在其展開的過程中,就其淘汰的規模而言遠比達爾文版更加驚心動魄。”人類在這些宇宙英雄面前又是顯得那么地微不足道。作者跳出了東方世界的某種自戀式的價值觀與世界觀,又一次殘忍的展現出人類之外的絕對力量,蚍蜉撼大樹怎能成功?愛,善,責任打破了它們那主角光環式的萬能形象,人類內在的突破是充滿既是是意料之中充滿曲折,又是毫無懸念的失敗告終。《三體3·死神永生》中可以不難體味到,人類試圖證明也發現到,所謂的世主就是自己,于是在宇宙中流浪探索救贖之道。
《三體》系列情節遞進,人物性格在篇幅的制約下已經足夠鮮明,整體描述了人類道德選擇的困境和宇宙和平的探索。作者,有著豐富的理科知識,嚴密的邏輯能力和妙不可言的想象力,且筆鋒穩定,沉著,圓熟,文字風格類似近代純文學式,作者在不同維度上的的描寫使我腦洞大開,面對這些壯麗的.宇宙景觀和精妙的物理設想,如同探索到了新大陸。
《三體》觸到了我的未曾想到,告訴了我什么是我的想說說不出,它在對于人類如何與環境,與自身和平共處上的試圖表達,使我們更加的認識到目前相處模式上存在的這些弊端;或許人類的文明只是這個宇宙中微不足道和最為薄弱的,放眼宇宙看來有那么一絲絲的諷刺和可笑,人類在幾百年甚至幾千年以后終究走向何處。
還記得那句話嗎?“弱小和無知不是生存的障礙,傲慢才是。”
關于讀三體的讀后感篇5
寒假里,有這么一部書讓我愛不釋手。那就是由劉慈欣撰寫的長篇科幻小說《三體》。這本書獲得了科幻小說獎“雨果獎”,作者也成為獲得該榮譽的亞洲第一人。
這部書講述的是兩個文明間的智慧博弈。期間,紅岸基地是一個探測外星人是否存在的基地。一個叫葉文潔的人向宇宙發出信息,被遠在四光年外的半人馬座上的三體人收到。這一舉動徹底改變了人類的命運。于是三體人派出了龐大的艦隊殺氣騰騰地直撲太陽系。
三體文明用超科技制造的智子鎖死了人類文明,監視著人類的一舉一動。為了應對局勢,人類利用三體人思維透明的特點,秘密組織了“面壁計劃”,由四位面壁者來反擊三體。最后只有羅輯一位面壁者取得了成功,成為人類文明的執劍人,威懾著三體文明。
但當羅輯把權力交給程心后,三體探測器攻擊了地球上的廣播系統,但遠在天涯的“萬有引力”號廣播了三體母星的位置,三體文明被歌者文明消滅,人類文明也從三維跌落成二維,最后只有關一帆和程心兩個人成功逃脫。
這本里程碑式的科幻作品讓我們明白:宇宙就是一座黑暗森林,每個文明都是帶槍的獵人。黑暗森林有嚴肅的法則,但也孕育著生存的希望,無論何種文明都必須遵守。劉慈欣的這部小說,以超凡的構思和想象力,讓我嘆服!
關于讀三體的讀后感篇6
最近,我讀了《三體》這本書。
本書主要講了三體星系的人,試圖在“降臨派”的幫助下,試圖占領地球。他們為達成此目的,通過在不同維度對一個質子進行編輯,得到了十分強大的“智子”。雖然極度科幻但仔細一想也很符合邏輯。最終,人們徹底鏟除了降臨派,并得到了許多重要地資料。
這本書富有強烈的科幻色彩,讓我從中無法自拔。那三體世界用來催眠上帝的巨型鐘擺,那一個個可以脫水的三體人,那三個在宇宙中無規律運動的恒星,逐一浮現在了我的面前。但是在這科幻中又不失邏輯,讓人感到真實。作者在對三體人進行描述時,與大多把外星人寫的十分善良,幫助人類。而真正的外星人更可能像《三體》中的一樣,對比自己底下的物種毫不留情。然而,對地球人殘忍的三體人也是可愛的,它們為了自己的生存,努力探索,并沒有消極得等待死亡。這不也值得我們學習嗎?
讀完了這本書,我不禁得想到,在太空中真的有外星人嗎?在茫茫的宇宙億億顆恒星閃閃發光,而圍繞這些恒星的行星更是不計其數,誰又能肯定在它們中沒有一個誕生文明?
當然,以上的一切都是未知的,也許得到答案的唯一方法就是等待了。
關于讀三體的讀后感篇7
我本身對這本書是沒有感覺的,最開始從字面上理解,認為《三體》這本書是一本講解三位一體游戲類似的小說,一個多重人格,或者三個人在不同的時間或地點有著某種關聯性。
之所以最后還是閱讀此書,實在是因為最近幾年比較火,很多的讀書論壇和讀書軟件,都在推薦。好奇心下想知道這本書到底有何神奇之處。
但這本書實在是太長,拋出的概念太多。但是通俗有內涵。通俗是因為其在描述中都很詳細,內涵是其中故事時間的銜接性很好。讓每個個故事有回憶及思考的空間。
總體上就是描述宇宙中的并非如地球人認為的那么的安全。只有渺小才會對宏偉充滿了憧憬與期待。現實卻是如達爾文的《進化論》中寫的一樣‘弱肉強食’。
外太空生命三體在利用地球人中部分對地球社會有負面情緒的人的想法進行了解地球,最后消滅地球。而在后面的故事中,三體對地球的破壞其實只是小兒科,對于更高級的外太空生命,根本不需要對已知太空低級生命星球進行溝通。定位后直接消滅,才是的成本更低,更有效的處理結果。
所以在很多的競爭中,考慮的因素有很多,有時很多事情是需要考慮經濟賬的。只有弱者才會進行多次比較觀察。并在抉擇中猶豫不決。
未知才是最大的恐懼。
本文鏈接:http://www.svtrjb.com/v-95-13662.html關于讀三體的讀后感
相關文章:
質量體系主管簡歷表格12-14
運動會廣播稿致跳遠運動員10-12
讀《北大高效學習法》有感09-20
聽課評課學習心得體會09-15
高中帶你去看最美的風景作文12-20
薛之謙唯美的歌詞09-07
豐富多彩的世界作文07-23
2025上半年廣西銀行從業資格考試報名時間預計:3月中旬02-14
2025年3月浙江計算機二級報名時間及報名入口(3月3日-10日)01-08
黑龍江高考排名情況是怎么樣的?09-21
國慶節的詩歌12-28
中學師德師風自查報告11-19
新學期學習計劃安排10-19
簡單的美好的晚安QQ問候語12-05
保安處年度考核個人總結03-15
輔警每月工作總結(5篇)0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