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0日,記者從天津大學獲悉,該校王漢杰、劉奪團隊與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杜濤峰團隊合作,在國際期刊《自然·微生物學》發表一項突破性成果,成功構建“可吞服光電子膠囊-工程菌雙向交流系統”,建立起人類與腸道工程菌之間的光學“語言”,為腸道健康監測與疾病治療開辟了新路徑。
據介紹,腸道內棲息著數以億計的微生物,其組成和活動與人體健康密切相關。但由于腸道環境復雜,傳統檢測和調控手段難以精準捕捉菌群的實時狀態。此次科研團隊研發的可吞服光電子膠囊,如同“智能潛水艇”深入腸道,通過光學信號實現與工程菌的雙向交流。
研究人員選擇腸道中不存在的光信號作為“加密語言”:一方面,改造益生菌使其能根據腸道炎癥標志物(如硝酸根)發光,膠囊的光電傳感器將光信號轉化為電信號,經無線傳輸至手機APP,讓人類“讀懂”菌群的實時狀態;另一方面,膠囊通過LED發出綠光指令,調控工程菌表達抗炎蛋白等治療物質,實現精準干預。
在豬腸炎模型實驗中,該系統展現出顯著優勢:能比傳統檢測方法提前1至2天捕捉到腸炎信號,且通過遠程調控可有效緩解炎癥。這項技術構建了新型“菌—機接口”,豐富了生物電子接口類型,為實現“人—機—菌交互”、推動智能化疾病診療奠定了基礎。
業內專家認為,該成果為腸道微生物研究提供了全新工具,未來結合人工智能和云技術,有望實現對腸道健康的動態監測與精準調控,為腸炎等疾病的治療帶來革新。(記者 陳曦 通訊員 趙暉)
7月30日,記者從天津大學獲悉,該校王漢杰、劉奪團隊與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杜濤峰團隊合作,在國際期刊《自然·微生物學》發表一項突破性成果,成功構建“可吞服光電子膠囊-工程菌雙向交流系統”,建立起人類與腸道工程菌之間的光學“語言”,為腸道健康監測與疾病治療開辟了新路徑。
據介紹,腸道內棲息著數以億計的微生物,其組成和活動與人體健康密切相關。但由于腸道環境復雜,傳統檢測和調控手段難以精準捕捉菌群的實時狀態。此次科研團隊研發的可吞服光電子膠囊,如同“智能潛水艇”深入腸道,通過光學信號實現與工程菌的雙向交流。
研究人員選擇腸道中不存在的光信號作為“加密語言”:一方面,改造益生菌使其能根據腸道炎癥標志物(如硝酸根)發光,膠囊的光電傳感器將光信號轉化為電信號,經無線傳輸至手機APP,讓人類“讀懂”菌群的實時狀態;另一方面,膠囊通過LED發出綠光指令,調控工程菌表達抗炎蛋白等治療物質,實現精準干預。
在豬腸炎模型實驗中,該系統展現出顯著優勢:能比傳統檢測方法提前1至2天捕捉到腸炎信號,且通過遠程調控可有效緩解炎癥。這項技術構建了新型“菌—機接口”,豐富了生物電子接口類型,為實現“人—機—菌交互”、推動智能化疾病診療奠定了基礎。
業內專家認為,該成果為腸道微生物研究提供了全新工具,未來結合人工智能和云技術,有望實現對腸道健康的動態監測與精準調控,為腸炎等疾病的治療帶來革新。(記者 陳曦 通訊員 趙暉)
本文鏈接:http://www.svtrjb.com/v-146-4410.html科學家實現人類與腸道工程菌遠程“對話”
相關文章:
秀我中國丨與“斯諾”同行06-02
北京科博會落幕,超8萬人次觀眾打卡,43個項目簽約05-16
勤奮學習的名言警句07-27
唯美的早安朋友圈問候語摘錄11-30
試用期施工員工作總結05-15
物理教研工作總結簡短(十八篇)10-11
環保活動策劃書07-16
好的簡歷10-26
描寫母愛的經典段落01-08
百花寫景作文11-19
寫景游記作文11-19
有趣的活動作文500字10-29
其實中國人民大學的理科專業也不是特別強,可是為什么它在各地的理科那么高02-15
中國地址大學武漢校區的弱電專業好嗎09-06
消費調查報告11-22
小學語文教學規律范文8篇0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