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驕陽似火,記者循著消息一頭扎進了通州區于家務國際種業科技園區的實驗大棚——聽說這里的科研團隊培育出了單體重達120斤的“巨無霸”觀賞南瓜!真到了現場,眼前景象更讓人挪不開眼:幾個已“定個兒”的橘紅大南瓜色澤鮮亮,鼓鼓囊囊很是飽滿。而探訪后發現,這地方藏的寶貝可遠不止這幾個“大塊頭”。
“來,這邊走!”北京市農林科學院蔬菜研究所副研究員張帆熱情地招呼記者。步入足有三四層樓高的“智能聯動溫室區”,一股科技感撲面而來——光照、溫度,一切皆可精準調控。棚內,巨型南瓜穩穩“坐”在特制的大型托盤中,由基質源源不斷提供養分,不見一絲泥土。張帆拍了拍其中一個,介紹道:“看,這個最大,足有120多斤!旁邊那幾個稍小的也有四五十斤。”他眼神閃亮,“可別小瞧它們,理論值能長到四五百斤呢!”
“這批大南瓜,可是有故事的。”張帆打開了話匣子,“2005年,巨型南瓜項目正式立項啟動;2008年育種成功,算是為北京奧運會獻上了一份特別的禮物。如今近二十年過去,我們通過一代代選育,不斷優化它的個頭和色澤——往那一擺,就是一道亮麗的風景!”
不過,要伺候好這些“大塊頭”可不容易,栽培過程遠比普通南瓜精細得多。張帆掰著手指細細道來:“1月就要開始育苗,經過30天苗期后,3月初必須小心翼翼地移栽定植。一個月后進入授粉期,這個階段尤為關鍵,容不得半點馬虎。之后還要經歷90多天的生長期,期間營養供給、環境調控都必須精準把控,才能讓南瓜穩穩當當地‘定個兒’。”
要說園區里最“硬核”的風景,還得往西南方向走——北京市農林科學院蔬菜研究所通州基地的展示大棚堪稱“藏寶閣”。剛掀開輕薄的紗簾,一股裹挾著濕氣的熱浪瞬間給記者的眼鏡蒙上了白霧,棚內溫度少說也有40攝氏度。張帆抹了把汗,帶著記者往里走。只見頭頂藤蔓交錯,垂掛著形態各異的南瓜,宛如走進了一個奇幻的“瓜果山洞”:銀灰色的長棒形、橄欖形,深綠色的高圓球、厚扁圓盤……張帆邊走邊介紹:“您看這些編號Y85、Y97……每個編號背后都代表著獨特的風味特點,有的甘甜,有的細膩綿軟,有的軟糯可口。這些新品種尚未正式命名,正等待著市場的‘檢閱’。”
這時,張帆掏出手機,點開一張照片,帶著幾分自豪遞給記者:“您看,這是剛采收的‘明星’品種——‘迷你京紅栗’。”
照片中的小南瓜橘紅透亮,扁圓可愛,大概有成年男性的巴掌大小。“吃起來有股板栗香,一株能結十多個,每個半斤上下。蒸上兩三個就能當全家的主食,又方便又好吃,對農戶來說還好種。”張帆進行了對比,“大伙兒吃慣了綠皮的貝貝南瓜,咱這‘紅貝貝’,口感一點不輸。”
“前不久,已經有經銷商相中了,現在我們正忙著給新品種擴繁呢。這也是我們農科院蔬菜所的新品種,剛育成兩年,市面上還是個稀罕物,接下來就準備大規模‘闖’市場了。這個瓜肉顏色說明它β胡蘿卜素含量高,有營養,前景錯不了!”張帆言語中透著興奮。
在通州基地里,120多個南瓜品種組合正在蓄勢待發。張帆向記者展示了一份亮眼的“成績單”:“20多個成熟品種已經穩穩當當走進市場了。光說‘中型貝貝’這類小南瓜,在山東主產區就占了同類型品種60%以上的地盤,累計推廣達到了3萬畝。”更令張帆自豪的是育種技術的持續創新,“我們已經擁有了成熟的分子標記輔助育種技術,它可以篩選抗病性更強、口味更佳、顏值更高的南瓜品種,這也會幫助我們育出越來越多適合中國消費者口味的南瓜。”
“目前我國的南瓜品種國產化率已經達到約95%,依賴進口的尷尬時期一去不復返。這其中,我們農科院的南瓜育種水平算得上全國領先。”張帆告訴記者。今年,北京市農業農村局還攜手市農林科學院聯合發布了《關于進一步提升農業科技示范與生產服務體系作用的實施方案》,其中明確將南瓜品種改良和種植技術升級納入“品種更新換代”與“蔬菜產業提升”兩大專項行動。
“下一步,我們團隊將繼續在南瓜育種領域深耕,推動更多優質京產南瓜走向全國市場,讓千家萬戶的餐桌更加豐富多彩。”張帆信心滿滿。(記者 張佳琪)
七月驕陽似火,記者循著消息一頭扎進了通州區于家務國際種業科技園區的實驗大棚——聽說這里的科研團隊培育出了單體重達120斤的“巨無霸”觀賞南瓜!真到了現場,眼前景象更讓人挪不開眼:幾個已“定個兒”的橘紅大南瓜色澤鮮亮,鼓鼓囊囊很是飽滿。而探訪后發現,這地方藏的寶貝可遠不止這幾個“大塊頭”。
“來,這邊走!”北京市農林科學院蔬菜研究所副研究員張帆熱情地招呼記者。步入足有三四層樓高的“智能聯動溫室區”,一股科技感撲面而來——光照、溫度,一切皆可精準調控。棚內,巨型南瓜穩穩“坐”在特制的大型托盤中,由基質源源不斷提供養分,不見一絲泥土。張帆拍了拍其中一個,介紹道:“看,這個最大,足有120多斤!旁邊那幾個稍小的也有四五十斤。”他眼神閃亮,“可別小瞧它們,理論值能長到四五百斤呢!”
“這批大南瓜,可是有故事的。”張帆打開了話匣子,“2005年,巨型南瓜項目正式立項啟動;2008年育種成功,算是為北京奧運會獻上了一份特別的禮物。如今近二十年過去,我們通過一代代選育,不斷優化它的個頭和色澤——往那一擺,就是一道亮麗的風景!”
不過,要伺候好這些“大塊頭”可不容易,栽培過程遠比普通南瓜精細得多。張帆掰著手指細細道來:“1月就要開始育苗,經過30天苗期后,3月初必須小心翼翼地移栽定植。一個月后進入授粉期,這個階段尤為關鍵,容不得半點馬虎。之后還要經歷90多天的生長期,期間營養供給、環境調控都必須精準把控,才能讓南瓜穩穩當當地‘定個兒’。”
要說園區里最“硬核”的風景,還得往西南方向走——北京市農林科學院蔬菜研究所通州基地的展示大棚堪稱“藏寶閣”。剛掀開輕薄的紗簾,一股裹挾著濕氣的熱浪瞬間給記者的眼鏡蒙上了白霧,棚內溫度少說也有40攝氏度。張帆抹了把汗,帶著記者往里走。只見頭頂藤蔓交錯,垂掛著形態各異的南瓜,宛如走進了一個奇幻的“瓜果山洞”:銀灰色的長棒形、橄欖形,深綠色的高圓球、厚扁圓盤……張帆邊走邊介紹:“您看這些編號Y85、Y97……每個編號背后都代表著獨特的風味特點,有的甘甜,有的細膩綿軟,有的軟糯可口。這些新品種尚未正式命名,正等待著市場的‘檢閱’。”
這時,張帆掏出手機,點開一張照片,帶著幾分自豪遞給記者:“您看,這是剛采收的‘明星’品種——‘迷你京紅栗’。”
照片中的小南瓜橘紅透亮,扁圓可愛,大概有成年男性的巴掌大小。“吃起來有股板栗香,一株能結十多個,每個半斤上下。蒸上兩三個就能當全家的主食,又方便又好吃,對農戶來說還好種。”張帆進行了對比,“大伙兒吃慣了綠皮的貝貝南瓜,咱這‘紅貝貝’,口感一點不輸。”
“前不久,已經有經銷商相中了,現在我們正忙著給新品種擴繁呢。這也是我們農科院蔬菜所的新品種,剛育成兩年,市面上還是個稀罕物,接下來就準備大規模‘闖’市場了。這個瓜肉顏色說明它β胡蘿卜素含量高,有營養,前景錯不了!”張帆言語中透著興奮。
在通州基地里,120多個南瓜品種組合正在蓄勢待發。張帆向記者展示了一份亮眼的“成績單”:“20多個成熟品種已經穩穩當當走進市場了。光說‘中型貝貝’這類小南瓜,在山東主產區就占了同類型品種60%以上的地盤,累計推廣達到了3萬畝。”更令張帆自豪的是育種技術的持續創新,“我們已經擁有了成熟的分子標記輔助育種技術,它可以篩選抗病性更強、口味更佳、顏值更高的南瓜品種,這也會幫助我們育出越來越多適合中國消費者口味的南瓜。”
“目前我國的南瓜品種國產化率已經達到約95%,依賴進口的尷尬時期一去不復返。這其中,我們農科院的南瓜育種水平算得上全國領先。”張帆告訴記者。今年,北京市農業農村局還攜手市農林科學院聯合發布了《關于進一步提升農業科技示范與生產服務體系作用的實施方案》,其中明確將南瓜品種改良和種植技術升級納入“品種更新換代”與“蔬菜產業提升”兩大專項行動。
“下一步,我們團隊將繼續在南瓜育種領域深耕,推動更多優質京產南瓜走向全國市場,讓千家萬戶的餐桌更加豐富多彩。”張帆信心滿滿。(記者 張佳琪)
本文鏈接:http://www.svtrjb.com/v-146-3991.html“瓜田喜事”里的科技密碼
相關文章:
超5小時游戲滿幀!一加Ace 5競速版搭載獨家電競三芯05-26
初中家長會感言12-28
道德的名言名句11-03
qq空間傷感句子48條09-27
社區居家隔離健康觀察人員工作方案01-09
助教轉正申請書11-22
校慶工作方案11-14
最新語文成績下降檢討書12-28
寫給小朋友的表揚信10-05
入股投資合同協議書07-26
長津湖觀后感10-17
四時田園雜興其二十五改寫作文12-24
形容山美的比喻句12-24
描寫季節的作文12-23
美麗的小公園作文08-17
2024年江蘇執業醫師醫學綜合考試成績查詢入口(已開通)09-14
四年級語文上冊《盤古開天地 》教案10-23
秋天的懷念教案10-05
簡單的古詩幼兒園09-20
app推廣廣告語12-23
談話中的禮儀規范11-30
初中生入團申請0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