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十四五成績單出爐,十四五前4年我國經濟增速平均達到5.5%。“十四五”將收官,如何看待獲得感?《新聞1+1》本期節目連線宏觀經濟學家、上海財經大學校長劉元春,帶來分析解讀。
中國研發投入強度
已超過歐盟平均水平
宏觀經濟學家、上海財經大學校長 劉元春:創新是持續發展的源泉,中國研發投入強度占GDP的2.68%,已經超過了歐盟的平均水平,這就說明我們目前在整個創新體系上,已經上了一個新的臺階。
這個創新強度意味著我們在基礎研發、專利水平、產業轉化等方面,形成了一套新的體系。我們創新驅動的發展模式已經全面展現,這對中國經濟結構和質量提升至關重要。
中國創造的新型體系
已經開始形成
宏觀經濟學家、上海財經大學校長 劉元春:這標志著我們在核心技術上得到了全面突破,意味著在關鍵技術、產業鏈和研發水平等方面,已經進入到世界的前列。
中國的創新鏈、產業鏈、人才鏈和資金鏈,形成了有機融合,中國創造的新型體系已經開始形成。
這意味著中國創新驅動的模式已經完全轉型,形成了一個“大規模市場體系孕育大創新”的良性循環新模式。
如何實現新的消費增長?
國家擴內需、擴消費政策的力度不斷加碼產生了積極的效果。那么,如何實現新的消費增長?
第一要穩定收入增速,使老百姓的口袋能夠持續鼓起來。這個收入不僅是工資收入,實際上還包括財產性收入、轉移性收入和經營性收入。這就要求在資本市場穩定,在企業經營環境改善以及在財政的定位上要有新的舉措。 第二要穩預期,也就是要給出一攬子方案,使民眾不僅對當下的收入有一個樂觀預期,對未來也要有一個穩定預期。 第三是需求結構要有重大突破,在服務消費方面,要有新的增長點。服務消費不僅是一個收入概念,同時也是一個供給概念。在新消費供給方面,需要進行一些改革。
如何看待宏觀數據
與微觀體感的“溫差”?
宏觀經濟學家、上海財經大學校長 劉元春:在整個“十四五”期間,民生建設取得了巨大進步,特別是在社會保障方面。
實際上,消費參數增長速度并不低,但我們發現不同人群對于增長的獲得感,感知是不一樣的。
這就導致很多人,可能出現了一些惡化狀況。這種惡化不僅體現在收入上,同時還體現在資產負債表的其他方面,導致大家對宏觀增長所帶來的微觀體感出現偏差。
因此我們就要讓邊際人群,在調整過程中的獲得感有所提升。同時,我們還要有一個整體改革的方案,使中產階級的比重得到提升,使社會保障支出大幅度提高。
本文鏈接:http://www.svtrjb.com/v-146-3268.html新聞1+1丨“十四五”將收官 獲得感如何再升級?
相關文章:
經典讀書的名言74條08-31
治愈唯美感言08-23
對老婆說的話08-16
向領導匯報工作總結 安全生產匯報工作總結7篇(大全)01-10
接待工作計劃01-08
電廠實習報告總結11-13
聯營經營合同08-15
家長開放日發言稿04-15
大學拓展訓練活動的新聞稿01-21
趣味運動會加油稿01-19
汽修培訓心得體會10-21
暢想未來小學作文02-26
《瘋狂外星人》的觀后感12-10
成都游記作文11-26
寫兒童節活動的作文11-22
海南高考三本錄取分數線 二本院校分數排名12-10
民辦專科學校好不好呢?10-14
2024年內蒙古中級經濟師報名時間:8月16日-9月2日08-12
三年級上冊語文司馬光教學反思11-30
《徐霞客游記江右游日記五》文言文翻譯11-23
聲聲慢賞析及原文07-20
端午節賽龍舟活動應急預案05-26
高考誓師大會標語八個字02-26
個人一分鐘自我介紹0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