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而忘私的成語故事
公而忘私:為了公事而不考慮私事,為了集體利益而不考慮個人得失。小編收集了公而忘私的成語故事,希望各位讀者喜歡。
【成語】:
公而忘私
【拼音】:
gōng ér wàng sī
【解釋】:
為了公事而不考慮私事,為了集體利益而不考慮個人得失。
【成語出處】:
漢代?班固《漢書?賈誼傳》:“故化成俗定,則為人臣者主耳忘身,國而忘家,公而忘私,利不茍就,害不茍去,唯義所在。”[1]
后由此總結出成語“公而忘私”。
【成語故事】:
春秋時代的晉平公要找一位有賢能的人擔任南陽縣的縣令,因此他找來大夫祁黃羊,想請他推薦適合的人選。沒想到,他竟不計前嫌推舉了自己的仇人解狐。
又有一次晉平公找一位勇敢善戰的人擔任軍中統帥的職位,他知道之后,大力推薦自己的兒子祁午,一點都不擔心別人閑言閑語。
不論對方與自己的關系是好是壞,只要是適合的人選,他都會大方推薦,而他推薦的人也都很稱職,更是證明了祈黃羊的好眼光。后來孔子聽說了,稱贊祁黃羊推薦人才完全以一個人的才德為標準,而不管對方是與自己敵對交惡的人,或是有血緣之親的兒子,的確稱得上是公而忘私。
【成語寓意】
人的生命固然可貴,但生命的價值不在于活著,而在于它所蘊含的道德價值。生之所以可貴。就是因為它能“載義”,而一樁樁義舉,都有益于對生命的開拓、充實、豐富、延長、保護……為義而死之所以靜美,就是因為它雖是生命的結束,但死中振奮著永垂不朽的精神,死得其所,重于泰山。一個人能夠獻身于國家和人民的利益,無論是生是死,都是實現了生命的價值,都能閃耀出奪目的光輝。為了集體利益而不考慮個人得失,公而忘私、克已奉公是一種美德。自古以來,有千千萬萬的人為了國家的生死存亡公而忘私、流血犧牲,正是由于他們的無私奉獻,才保證了國家的安寧、統一和強大。作為青少年,也要像仁人志士那樣做一個公而忘私的人
【造句】:
①雷鋒同志愛憎分明、公而忘私、助人為樂的精神永遠值得我們學習。
②這位身經百戰的將軍,到了晚年仍然艱苦奮斗、公而忘私。
③市長常常說,身為國家干部,要永遠記住這句古語:“公而忘私,國而忘家”。
④他那公而忘私的品德,實在令人敬佩。
⑤這兩位同志的破釜沉舟,親情,公而忘私的勇氣,是使我私心佩服的。
⑥這兩位同志的破釜沉舟,公而忘私的勇氣,是使我私心佩服的。
⑦大禹治水“三過家門而不入”,這種公而忘私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
⑧雷鋒同志那種公而忘私的高尚精神,永遠激勵我們前進。
本文鏈接:http://www.svtrjb.com/v-39-19544.html公而忘私的成語故事
相關文章:
人物性格描寫的段落10-12
春節二年級作文09-27
落葉給我的啟示作文09-21
端午節作文六年級08-02
2025上半年重慶中小學教師資格證筆試考試時間及科目(3月8日)03-03
紅河學院學費貴嗎 大概招生多少人07-25
花開成海,夢落情懷詩歌12-28
《錦瑟》原文、翻譯及賞析09-06
有文化的自我介紹10-11
讓游戲點亮快樂童年活動總結09-15
裝修時公司安全承諾書09-18
高二班級期中考試成績分析班主任發言稿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