禍起蕭墻的典故
“禍起蕭墻”這一典故出版于《論語·季氏》。下面是小編為你帶來的禍起蕭墻的典故,歡迎閱讀。
禍起蕭墻
拼音 huò qǐ xiāo qiáng
正音 蕭;不能讀作“sù”。
辨形 蕭;不能寫作“肖”或“肅”。
近義 尺布斗粟同室操戈蕭墻之禍
反義 兵臨城下敵國外患大軍壓境
結構 主謂式。
英譯 Trouble breaks out at home。
用法 不照這么辦法,恐~,勢且波及全國,總統不如通權達變,暫歇風潮為是。 ★蔡東藩、許廑父《民國通俗演義》第八十回
典故原文:
《季氏將伐顓臾》
季氏將伐顓(zhuān)臾。冉有、季路(兩人是孔子的弟子,也是季氏的臣子)見于孔子,曰:“季氏將有事于顓臾。”孔子曰:“求!無乃爾是過與?夫顓臾,昔者先王以為東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為?”冉有曰:“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孔子曰:“求!周任有言曰:‘陳力就列,不能者止。’危而不持,顛而不扶,則將焉用彼相矣?且爾言過矣。虎兕出于柙,龜玉毀于櫝中,是誰之過與?”
冉有曰:“今夫顓臾,固而近于費。今不取,后世必為子孫憂。”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為之辭。丘也聞:有國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貧而患不安。蓋均無貧,和無寡,安無傾。夫如是,故遠人不服,則修文德以來之,既來之,則安之。今由與求也相夫子,遠人不服而不能來也,邦分崩離析而不能守也,而謀動干戈于邦內。吾恐季孫之憂,不在顓臾,而在蕭墻之內也。”[1]
譯文:
季氏將要攻打附庸國顓臾。冉有、子路兩人參見孔子,說道:“季氏將對顓臾使用武力。”孔子說:“冉求!這難道不應該責備你嗎?先王曾經任命顓臾主持東蒙山的祭祀,而且它處在我們魯國的疆域之中,這正是跟魯國共安危的藩屬,為什么要去攻打它呢?”冉有說:“那個季孫要這么干,我們兩人都不想呢。”孔子說:“冉求!賢人周任有句話說:‘能夠施展自己的力量就任職;如果不行,就該辭職。’比如瞎子遇到危險,不去扶持;將要摔倒了,不去攙扶,那又何必用助手呢?況且你的話錯了。老虎犀牛從柵欄里逃了出來,龜殼美玉在匣子里毀壞了,這應責備誰呢?”
冉有說:“顓臾,城墻堅固,而且離季孫的采邑費地很近?,F在不把它占領,日后一定會給子孫留下禍害。”孔子說:“冉求!君子討厭那種避而不說自己貪心卻一定另找借口的態度。我聽說過:無論是有國的諸侯或者有封地的大夫,不必擔心財富不多,只需擔心財富不均;不必擔心人民太少,只需擔心不安定。若是財富平均,便沒有貧窮;和平相處,便不會人少;安定,便不會傾危。做到這樣,遠方的'人還不歸服,便發揚文治教化招致他們。他們來了,就得使他們安心。如今你們倆輔佐季孫,遠方的人不歸服,卻不能用文治教化招致;國家支離破碎,卻不能保全;反而想在國境以內使用武力。我恐怕季孫的憂愁不在顓臾,卻在蕭墻里面。”
后來,人們用這一典故表示內部禍亂之意,《后漢書》中就引用了這一典故:“此皆釁發蕭墻,而禍延四海也。”
本文鏈接:http://www.svtrjb.com/v-38-24018.html禍起蕭墻的典故
相關文章:
幼兒教育的經典名言01-07
長城之旅作文600字12-25
春游初二作文10-19
虛偽的名言08-03
《朱自清:生不逢時的完美人格》閱讀答案12-07
王維《出塞作》原詩、注釋、翻譯、賞析、閱讀訓練附答案07-19
化妝品的廣告文案08-23
結婚典禮主持臺詞07-25
感謝老公的話語08-31
審計實習總結范文08-16
給孩子的道歉信11-23
便利店創業計劃書范文08-15
三年級家長會發言稿班主任小學02-12
后備干部優秀演講稿10-18
醫院崗位競聘書09-12
最新高中開學典禮教師代表發言稿0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