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羌村三首?其三》閱讀練習及答案
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15~16題。
羌村三首?其三(節選)杜甫
父老四五人,問我久遠行。
手中各有攜,傾}濁復清。
苦辭酒味薄,黍地無人耕。
兵戈既未息,兒童盡東征。
請為父老歌:艱難愧深情!
歌罷仰天嘆,四座淚縱橫。
[注]公元757年,剛任左拾遺不久的杜甫因觸怒唐肅宗離開鳳翔,在兵荒馬亂中回州羌村探望家小,寫下此詩。
15.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 “父老四五人,問我久遠行”,寫村里的幾位長者前來慰問從遠方歸來的詩人。
B.“傾}濁復清”,幾位長者帶來的酒有的清,有的濁,而酒味淡薄是有原因的。
C.結尾兩句,詩人的悲愴之情高漲,他不禁涕淚縱橫,一聲長嘆,舉座皆驚。
D.杜詩有“詩史”之稱,此詩以小見大,反映了“安史之亂”時期的社會現實。
16.詩歌反映了羌村當時怎樣的現狀?詩人為何覺得有“愧”呢?請簡要分析。(6分)
答案:
15.C(分析不當,“他不禁涕淚縱橫,一聲長嘆,舉座皆驚”錯誤,應是“詩人長歌當哭,一聲長嘆,意味深長,飽含無奈和痛楚,詩人對國事家事的沉痛憂慮讓四座鄉鄰大受感染,產生共鳴,涕淚縱橫”)
16.(1)羌村現狀:連年的戰爭尚未平息,村里只剩下年老的長者,年輕人都上前線打仗去了,田地沒人耕種。(2分,意思答對即可)
(2)①“愧”有“感謝、感激”之意。鄉親們攜酒前來,慶賀詩人平安回家,體現了父老鄉親的深情厚誼,詩人飽含感激之情。②“愧”有“慚愧”之意。面對淳樸的父老鄉親,詩人長歌當哭,義憤填膺,詩人深感時局艱難,鄉親生活艱苦,自己卻不能為國家和鄉親造福出力,深感慚愧。(每點2分,意思答對即可)
本文鏈接:http://www.svtrjb.com/v-36-3969.html杜甫《羌村?其三》閱讀練習及答案
相關文章:
小學美術教案09-04
二年級愛國詩歌10-11
獻給老師的詩歌09-06
伴隨的同義詞有哪些07-20
污染調查報告08-17
小學生寒假日記07-26
實用的每日早安問候語語錄06-09
荊刺的經典名言11-16
律師事務所實習報告09-24
寫時間的名言名句09-13
高三理科班主任工作計劃08-20
駱駝祥子100字心得11-13
2024年暑假社會實踐個人心得體會09-19
心理健康教育專題心得08-16
中考素材積累06-09
選擇話題作文400字06-02
不良現象建議書11-22
金娃娃的寓言故事1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