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渡荊門送別翻譯、原文及賞析
《渡荊門送別》是唐代大詩人李白青年時期在出蜀漫游的途中創作的律詩。此詩由寫遠游點題始,繼寫沿途見聞和觀感,后以思念作結。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推薦)渡荊門送別翻譯、原文及賞析,歡迎閱讀。
渡荊門送別
[唐] 李白
渡遠荊門外,來從楚國游。
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
月下飛天鏡,云生結海樓。
仍憐故鄉水,萬里送行舟。
【注釋】
荊門:山名,在湖北省宜都縣西北。戰國時屬于楚國。
渡遠荊門外,來從楚國游:渡遠,是“遠渡”的倒寫。來從,是“來作”之意。這兩句的意思是說,詩人乘船遠渡荊門,是來楚國做一次旅游。
楚國:古楚國之地,泛指今湖北、湖南一帶。
江:長江。
大荒:廣闊無際的原野。
月下:月亮下移。
海樓:海市蜃樓。
仍憐故鄉水:仍,頻頻。憐,愛。故鄉水,指長江,李白早年住在四川,故有此言。全句的意思是說,我依然憐愛這來自故鄉之水。
【翻譯】
自荊門之外的西蜀沿江東下,來到楚國境內旅游。在旅途中,沿江兩岸的崇山隨著荒野的出現漸漸消失,奔騰的長江也就在無邊的野上浩浩蕩蕩地蔓延開去,變得開闊、舒緩了。皎潔的明月在空中流轉,如同凌空飛下的明鏡,云氣蒸騰繚繞,在大江面上變幻莫測,如同海市蜃樓一般。我依然憐愛這來自故鄉流水,不遠萬里,送我的遠行。
【賞析】
李白 (701―762年)字太白,祖籍隴西成紀(今甘肅天水附近),其先世于隋末流徙中亞,他就誕生在中亞的碎葉(今俄羅斯托克馬克)。五歲時隨父親遷居綿州的彰明縣(今四川江油縣)清廉鄉。從李白自敘青年時代的闊綽生活來看,他的家庭原來可能是一個富商。幼年時,他的父親對他進行過傳統的文化教育,青年時曾接近過戴天山的道士和縱橫家趙蕤,也受過儒家的影響,思想比較復雜。總的說來,手縱橫家和道家的思想影響較深。這些思想支配著她的生活,使他沿著一條傳奇式的生活道路,度過了自己光彩而有坎坷的一生。
李白的詩歌以豪邁的氣魄歌唱自己的進步理想,抨擊權貴,藐視禮教,揭露封建社會的黑暗,表現出強烈的愛國主義情懷。但也時時流露出懷才不遇、人生如夢等消極情緒。在藝術上,他的詩歌具有豐富的想象力,運用大膽的夸張和深入淺出的語言,形成了豪爽的風格,是繼屈原之后我國古代雞雞浪漫主義詩歌的杰出代表。傳世作品有清王琦注《李太白全集》較為詳盡。
詩的標題是《渡荊門送別》,但是實際上并沒有寫詩人送別什么人,看起來似乎令人費解。但是從作品的最后兩句我們不難看出,這里的“送別”指的是“故鄉水” 送別故鄉人,即載舟送別遠游之詩人。李白的童年和少年時代都是在蜀地度過的,他對家鄉的山山水早就產生了深厚的感情。他二十五歲時才開始遠游長江、黃河中下游各地,這首詩就是他出蜀遠游時寫的。在這里,詩人運用了擬人的手法,表達了對故鄉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的深切留戀之情。
“渡遠荊門外,來從楚國游”這兩句是在說詩人這次遠離養育自己多年的故鄉,乘船渡過千里之外的荊門,來到戰國時期的楚國屬地漫游。這兩句詩沒有驚人之處,但它是總寫,起著統領全篇的作用,是作品的總起。
“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月下飛天鏡,云生結海樓”四句是回過頭來寫的,作品采用了倒敘的寫法,寫詩人乘船去楚國屬地荊門時一路上的所見所感。
“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兩句寫的是詩人坐在船上延長江順流東下時一路上眼前景色的變化。這兩句詩容量特別大,詩人乘船從峰巒疊嶂的故鄉蜀地出發,穿過崇山峻嶺,一直來到遼闊的湖北平原,隨著船的前行,高山峻嶺逐漸消失了,奔騰咆哮的長江也漸漸地平靜下來,在無邊的曠野上蔓延開去,平緩東流。這兩句詩時間持續長,立體空間大,在讀者的頭腦中構建了一種具有行進感的動感畫面。有時間的變化,也有行進過程中地理位置的變化。
“月下飛天鏡,云生結海樓”兩句寫的是夜空景觀。詩人坐在船上,遙看長空皓月,猶如天上飛旋而下的一團明鏡,那升騰飄蕩著的繚繞的云霧,仿佛即刻幻化成了綺麗壯觀的海市蜃樓。比喻的形象既虛幻,又鮮明,這兩句都是用鮮明的形象作比,描繪太空的迷人景致,表現了詩人超凡的想象力。
僅僅四句,詩人從高山寫到平川,從地下寫到天上,從白晝寫到黑夜,跨越了時間,也跨越了空間,容量大,內涵豐富。
最后兩句“仍憐故鄉水,萬里送行舟”緊扣“送別”的作品主題,與開頭兩句寫詩人離蜀遠游的詩意遙相呼應。前面說過,李白自記事起至二十五歲之前,都是在蜀度過的,他對故鄉的山山水水有著濃厚的感情,此時突然別離家鄉到異地遠游,自然會產生惜別之情,這可能就是人們常說的“離情別緒”吧。這兩句詩的妙處就在于,明明是詩人有離鄉惜別的情思,卻反而采用擬人化的手法,說“故鄉水”對自己懷有深情,不辭勞苦,從遙遠的故鄉四川一直送他到荊門外,即“萬里送行舟”,含蓄蘊藉,別有一番情趣。
這首詩在藝術上曲折含蓄,構思巧妙,層次清晰,脈絡井然,結構波瀾起伏。特別是“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兩句,寫得大氣,寫得出人意料,令人嘆奇。
創作背景
這首詩是李白青年時期出蜀至荊門時贈別家鄉而作,這在學術界沒有爭議,但具體作年有多種說法,主要有三種:一說作于開元十二年(724),二說作于開元十三年(725),三說作于開元十四年(726)。根據郁賢皓的說法,李白是在開元十二年辭親遠游。詩人從“五歲誦六甲”起,直至遠渡荊門,一向在四川生活,讀書于戴天山上,游覽峨眉,隱居青城,對蜀中的山山水水懷有深摯的感情,這次離別家鄉,發清溪,向三峽,下渝州,渡荊門,輕舟東下,意欲“南窮蒼梧,東涉溟海”。這是詩人第一次離開故鄉開始漫游全國,準備實現自己的理想抱負。
作者簡介
李白(701―762),字太白,號青蓮居士。是屈原之后最具個性特色的浪漫主義詩人。有“詩仙”之美譽,與杜甫并稱“李杜”。其詩以抒情為主,表現出蔑視權貴的傲岸精神,對人民疾苦表示同情,又善于描繪自然景色,表達對祖國山河的熱愛。詩風雄奇豪放,想像豐富,語言流轉自然,音律和諧多變,善于從民間文藝和神話傳說中吸取營養和素材,構成其特有的瑰瑋絢爛的色彩,達到盛唐詩歌藝術的巔峰。存世詩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三十卷。
本文鏈接:http://www.svtrjb.com/v-24-1362.html渡荊門送別翻譯、原文及賞析
相關文章:
最新新學期開學口號八個字02-12
消防安全日宣傳標語11-23
有個性自我介紹08-17
非主流的愛情語錄10-05
中秋名家經典美文賞讀09-27
2024年采購經理工作總結與計劃 采購經理工作總結從哪幾方面(20篇)10-18
政府部門工作總結結尾(十六篇)09-18
辭職信的寫法11-30
學生慶祝教師節的演講稿04-15
讀意林心得200字08-19
三年級人物作文01-03
說說心里話作文12-10
游玩海南的作文12-05
生命的價值記敘文08-17
2025上半年浙江中小學教師資格考試筆試費用、繳費時間及入口(1月12日24:00截止)01-10
2025年廣東中小學教師資格考試筆試報名常見問題及解答12-31
天津海關招聘什么專業10-30
湖北武漢成考本科學歷有什么用處?09-07
科學課教案08-26
《故都的秋》教學設計0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