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軍九日思長安故園》原文翻譯及賞析
《行軍九日思長安故園》
朝代:唐代
作者:岑參
原文:
強欲登高去,無人送酒來。
遙憐故園菊,應傍戰場開。
【翻譯】
九月九日重陽佳節,我勉強登上高處遠眺,想暢飲個痛快。然而在這戰亂的行軍途中,沒有誰能送酒來。我心情沉重地遙望我的故鄉長安,那菊花大概傍在這戰場零星的開放了。
【注釋】
①九日:指九月九日重陽節。
②故園:故鄉。
③強(qiǎng):勉強。
④登高:指重陽節有登高賞菊、飲酒的習俗。
⑤無人送酒:這里化用西晉陶淵明的典故。據載,陶淵明有一次過重陽節沒有酒喝,就在菊花叢中獨坐,這時正好江州刺史王弘來送酒,二人醉飲而歸。
⑥憐:可憐。
⑦傍:靠近。
【賞析】
唐代以九月九日重陽節登高為題材的好詩不少,并且各有特點。岑參的這首五絕,表現的不是一般的節日思鄉,而是對國事的憂慮和對戰亂中人民疾苦的關切。表面看來寫得平直樸素,實際構思精巧,情韻無限,是一首言簡意深、耐人尋味的抒情佳作。
《行軍九日思長安故園》是一首思鄉詩,雖然與王維的“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同是寫重陽節,但卻有所不同,因為詩人把這種情感放在了當時戰亂的背景之中。詩的寫作背景是安史之亂期間,亂軍占領了唐朝國都長安。詩的題目點出時間是重陽節九月初九,首句以一個“強”字,表達了詩人勉強、不得已的心態,體現了詩人所處境況的凄涼。次句說“無人送酒”,化用陶淵明的典故,反用其意,其實是說戰爭年代無法好好地過節,其中的惆悵、凄涼難以言表。詩的后兩句是對遙遠長安故園的懷念,說那里的菊花應該正依傍著戰場開放,暗指長安被占領,從而表達了對和平的渴望,以及對飽經戰亂的人民的同情。《行軍九日思長安故園》這首詩不是單純意義上的思鄉詩,而是與當時的戰爭背景緊密結合,寄托了詩人憂國憂民的情愫。
本文鏈接:http://www.svtrjb.com/v-24-1084.html《行軍九日思長安故園》原文翻譯及賞析
相關文章:
小學三年級家長會感言11-24
摘抄月亮的段落10-11
畢業生工作總結范文02-24
最新學校主題的工作總結和計劃 學校主題活動總結(通用四篇)01-07
新版離婚協議書11-16
食品供貨協議書個人版10-11
上戶口委托書08-16
財務策劃書08-15
國家公祭日緬懷先烈演講稿12-14
感恩大會心得體會10-22
高三班主任表態發言稿08-08
春節放假暫停營業通知07-26
與生命的排比句12-17
二十四節氣小雪的諺語12-05
金錢、財富的名言警句09-07
國寶大熊貓作文300字07-26
美術生文化課400分能上什么學校01-22
高校農村專項計劃一般是什么專業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