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童指瑕》文言文翻譯
上學期間,大家都知道一些經典的文言文吧?文言文是一種書面語言,主要包括以先秦時期的口語為基礎而形成的書面語。相信很多人都在為看懂文言文發愁,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牧童指瑕》文言文翻譯,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牧童指瑕》
蜀中有杜處士,好書畫,所寶以百數。有戴嵩斗牛圖一軸,尤所愛,錦囊玉軸常以身隨。一日曝書畫,有一牧童見之,拊掌大笑曰:“此畫斗牛也?牛斗力在角,尾搐入兩股間,今乃掉尾而斗,謬矣?”處士笑而然之。古語云:“耕當問奴,織當問婢。”不可改之。
《牧童指瑕》注釋:
戴嵩:唐朝著名畫家,善畫水牛。
寶:珍藏。
軸:裝裱好的畫軸。
尤:尤其。
拊掌:拍手。
搐(chù):收縮,此指“夾”。
掉(尾):擺動尾巴。
曝(pù):曬。
股:大腿。
當:應當。
然:認為是這樣。
好:愛好,喜好。
軸:裝禱好的畫軸。
謬:荒謬(錯誤)。
乃:竟然(副詞);卻是(動詞)。
百數(所寶以百數):幾百件。
以(所寶以百數):作語助,起調節音節作用(其實沒有“以“也通順)。
也:用在句末,表示疑問,相當于"嗎"、"呢"。
信(信也):相信。
錦囊玉軸:以錦緞作袋,用白玉作軸
《牧童指瑕》譯文
四川境內有個姓杜的人,愛好書畫,他珍藏的書畫作品有幾百件。有一幅戴嵩畫的牛,他尤其喜愛,用美玉做軸,用錦布做囊把它卷起來帶在身邊。有一天晾曬書畫,一個牧童看到了這幅畫,拍手大笑說:“這畫的是斗牛。牛在斗角時力量集中在角上,尾巴應該夾在兩條后腿中間,如今卻畫成牛搖擺著尾巴斗角,真是荒謬啊!”杜處士笑了,認為牧童說得對。有句古話說:“耕種的事應該去問種莊稼的農民,紡織的事應該去問紡紗織布的婢女”果然是真的。
《牧童指瑕》作者簡介
蘇軾(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蘇軾按排行位居第二(老大夭折),故曰“仲”,至于取字“和仲”,則是蘇洵希望兒子性格和緩(蘇軾性格比較急躁),后來父親另給他取字子瞻,則與他的名“軾”更相關,且希望兒子高瞻遠矚),號“東坡居士”,世稱“蘇東坡”。漢族,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人。北宋散文家、書畫家、文學家、詞人、政治家、詩人、美食家,是豪放派詞人的主要代表。
賞析
人物形象鮮明:
杜處士:愛好書畫,珍藏眾多,對戴嵩的《斗牛圖》尤為珍愛。然而,他并不固執己見,能夠虛心接受牧童的指正,展現出一種豁達和謙遜的態度。
牧童:雖然年紀不大,但觀察細致入微,敢于指正名家的畫作,展現出一種勇敢和智慧的形象。
情節緊湊生動:
故事圍繞一幅《斗牛圖》展開,通過牧童的指正和杜處士的認可,揭示了“耕當問奴,織當問婢”的道理。情節緊湊,環環相扣,引人入勝。
寓意深刻:
故事通過牧童指正畫作這一小事,傳達了深刻的道理。它告訴我們,無論在哪個領域,都應該尊重實踐經驗和專業知識,虛心向他人請教。同時,也提醒我們不要盲目崇拜名家,要敢于質疑和指正錯誤。
語言簡潔明了:
文言文的語言簡潔明了,用詞精準。通過寥寥數語,就生動地描繪了人物形象和故事情節,展現了文言文的獨特魅力。
教育意義:
故事具有很強的教育意義。它告訴我們,要勇于接受別人的意見和批評,不斷學習和進步。同時,也提醒我們要善于觀察和思考,敢于提出自己的見解和觀點。
本文鏈接:http://www.svtrjb.com/v-23-2728.html《牧童指瑕》文言文翻譯
相關文章:
紅塵之外現代詩歌09-20
四年級感恩教師節主題黑板報01-15
情感的語錄摘錄55條03-19
最佳優秀員工獲獎感言08-23
七夕的愛情語錄99條07-17
圖書館志愿者活動總結12-14
2024年高一班主任工作總結篇 高一年級班主任工作總結(十八篇)10-19
事業單位職員多次遲到檢討書01-12
教師面試承諾書01-08
出入境授權委托書格式07-16
初中同學聚會微信邀請函04-03
讀了不起的蓋茨比有感02-28
夏天的景色寫景作文12-17
編一個童話故事作文400字10-26
小學生四年級英語日記10-24
亮劍觀后感09-06
出國留學文科哪個國家好1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