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義烏6月1日電(董易鑫 王佳麗)“六一”國際兒童節前夕,幾名來自伊朗、阿富汗、敘利亞的“洋學生”來到位于浙江省義烏市后宅街道川塘村的塘李小學,通過學習剪紙、練習書法等方式,了解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我想把這次的體驗經歷發在短視頻平臺,讓更多人了解中國的剪紙文化、書法文化。”現場,阿富汗學生歐瑪(Omar)說,他在線上擁有超兩萬名關注者。
剪紙活動現場。王佳麗 攝
入選“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的中國剪紙,交融于中國不同民族的社會生活,是中國民俗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中國古老的民間藝術之一。
塘李小學原名稠川學堂,創辦于1902年。2007年起,該校將剪紙作為學校特色,并確立了“傳承民族文化,培育時代新人”的特色辦學理念,曾被評為“義烏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教學基地”,獲得“浙江省精品課程”“優秀傳統文化進校園首批試點學校”等榮譽。
不僅如此,該校學生還以剪紙為元素,為后宅街道李祖村設計、制作過文創產品,受到游客歡迎,為當地鄉村發展助力。
“這次,我們和外國小朋友一起體驗剪紙,我教他們怎么折紙、怎么剪出對稱的圖案。雖然一開始不太熟練,但大家都玩得很投入,能把中國的剪紙文化介紹給外國朋友是一件非常有意義的事。”塘李小學學生林佳慧說。
中外學生展示制作好的端午福掛。王佳麗 攝
剪紙體驗結束,中外學生對結開啟“巡禮”:在端午福掛制作區,大家將艾草塞進小竹船,系上香囊和流蘇;在婺劇體驗區,特色服飾引得孩子們試戴、試穿;最熱鬧的當屬書法體驗,當歐瑪用毛筆寫下“三人我師”時,圍觀同學自發鼓起掌來。
“鄉村振興既需要產業的帶動,也離不開文化的滋養。近年來,我們通過剪紙文創、研學實踐等方式,正把傳統文化轉化為鄉村發展的亮點。這一次當中外孩子們的小手緊緊相牽時,我相信文化交流的種子已經生根發芽。”塘李小學校長章錫軍說。
義烏有“世界小商品之都”的稱號,當地超210萬商品發往全球230多個國家和地區,目前已吸引超2萬名外籍人士常駐。這些年,在義烏安家的外籍采購商越來越多,不少“外商二代”被父母從所在國接來,在此學習、生活,深度了解中國。(完)
本文鏈接:http://www.svtrjb.com/v-146-945.html(鄉村行·看振興)“洋學生”做客浙江義烏鄉村小學 學剪紙悟文化
相關文章:
簡單的溫暖的早安問候語語錄03-24
優美的早安QQ問候語35條09-21
描寫夏天特點的句子08-23
高考勵志金句八個字06-21
一年級教學工作計劃03-10
本學期美術教學工作計劃09-10
電子信息工程專業大學生寒假實習報告08-20
教師道歉信01-13
餐飲合伙人股權分配協議書01-12
戒賭保證書08-02
教師研修個人心得體會05-23
新課程改革學習心得體會12-23
酒席邀請函08-13
民俗春節民風作文02-19
人與自然的作文01-12
帶動物天氣的諺語12-23
公司致員工新年賀詞11-26
山東財經大學和東方學院有什么區別?02-20
民族大學的專業有哪些01-02
2024下半年陜西中小學教師資格筆試成績復核申請入口已開通 11月20-22日查詢結果11-16
兒童謎語及答案07-20
折桂令?客窗清明原文及賞析07-20
禁煙標語05-23
凝聚團隊精神的口號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