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平開化寺宋代壁畫、應縣木塔遼代壁畫、朔州崇福寺金代壁畫……在不久前舉行的第二十一屆中國(深圳)國際文化產業博覽交易會上,山西省晉中市晉之源壁畫藝術博物館(以下簡稱“晉之源博物館”)展出的一幅幅高仿真山西經典壁畫,讓觀眾仿若穿越時空般領略壁畫的獨特魅力。在科技的加持下,壁畫這一古老藝術形式,已然煥發出別樣的光彩。
“世界壁畫看中國,中國壁畫看山西。”晉之源博物館常務副館長趙鑫近日告訴科技日報記者,在數字科技浪潮下,該館努力應用先進技術為壁畫建立數字檔案,開辟了壁畫保護和利用的新路徑。
儲存量相當于“20萬部4K電影”
壁畫是最原始的繪畫形式。目前,山西發現并保存較好的古代壁畫總面積達2.5萬余平方米,其中寺觀壁畫存量為全國第一。
“山西壁畫藝術和史料價值極高,不少是全國孤例。但因其太過分散且位置偏遠,人們欣賞研究不便,同時壁畫保存狀況也不容樂觀,面臨著損毀危險。”晉之源博物館副館長李茂斌說,對壁畫進行數字化存錄,為“脆弱”壁畫建立數字檔案,是有效之舉。
2009年起,晉之源博物館組建數字化團隊、購買高精度掃描設備,在山西省文物局支持下,對山西省境內壁畫開展數字化采集。“這項工作技術難度不低,一是不能損毀壁畫。二是要全面清晰記錄壁畫色彩、線條、構圖,留存‘壁畫當下狀況’。三是對海量壁畫數據進行圖像拼接等后期處理。”李茂斌坦言。
為避免掃描中傷害壁畫,晉之源博物館數字化團隊在掃描前,實地勘探場地并制定科學方案,盡可能把風險減少到最小。“掃描中,我們絕不碰觸壁畫等文物,采用冷光源照明,使用紅外線線性掃描技術成像。”李茂斌說,壁畫落有浮塵可能會影響掃描色彩和線條,因此他們戴著口罩,用吹風機或吸管球小心翼翼地除塵。
經過10多年掃描,團隊對山西省境內的國保單位壁畫、省保單位壁畫,以及其他有重要價值的壁畫、彩塑、古建筑、碑刻等完成了高精度二維、三維數字化采集,獲取了其精確空間數據與高清圖像信息。
據介紹,晉之源博物館數據儲存中心儲存了1000TB山西文化遺產數據,其中壁畫數據有上萬平方米,儲存量達200TB,這一量級相當于20萬部4K電影。李茂斌說,即使遭遇自然災害或意外損壞,這些原壁畫也能在數字世界中找到完整“替身”,為研究、修復與展示提供支撐。
多形式展示經典之作
記者走進晉之源博物館,迎面而來的便是大廳展出的《千手千眼觀音》巨幅仿真壁畫。這幅壁畫恢宏壯闊,極具藝術感染力。“我們運用先進高仿真技術,按照原壁畫兩倍畫面,進行原狀、原色、原真、高清呈現。”晉之源博物館副館長劉薈菲說。
在活化利用數字壁畫時,晉之源博物館從掃描獲得的壁畫及全國壁畫中選取經典之作,采用高仿真復制品、臨摹品、實物演示等形式進行布展。該展以“壁上丹青·中國古代壁畫源流”為主題,依時間順序,組成七大展陳空間,為公眾提供近距離品味古代壁畫的文化體驗。“自2023年10月開館以來,該館已接待游客3萬余人(次),已成為特色文化打卡地。”劉薈菲說。
當前,晉之源博物館正推進數字博物館項目,構建集“數字保護、虛擬展示、學術研究、公眾教育”于一體的智慧化平臺,讓觀眾可以線上24小時觀賞古代壁畫。“目前,該平臺已完成整體框架搭建,未來將通過手機和電腦終端,為公眾提供更便捷的壁畫觀賞體驗。”劉薈菲說,下一步,通過虛擬現實和增強現實技術,觀眾可以遠程戴上設備,置身于壁畫所在的寺廟或墓室之中,從各個角度欣賞壁畫細節,感受古代藝術的震撼。
趙鑫表示,未來,該館還將通過科技賦能、跨界合作,讓靜態的壁畫“開口說話”,讓觀眾在線上線下沉浸式互動體驗中讀懂壁畫并感受文化自信。
高平開化寺宋代壁畫、應縣木塔遼代壁畫、朔州崇福寺金代壁畫……在不久前舉行的第二十一屆中國(深圳)國際文化產業博覽交易會上,山西省晉中市晉之源壁畫藝術博物館(以下簡稱“晉之源博物館”)展出的一幅幅高仿真山西經典壁畫,讓觀眾仿若穿越時空般領略壁畫的獨特魅力。在科技的加持下,壁畫這一古老藝術形式,已然煥發出別樣的光彩。
“世界壁畫看中國,中國壁畫看山西。”晉之源博物館常務副館長趙鑫近日告訴科技日報記者,在數字科技浪潮下,該館努力應用先進技術為壁畫建立數字檔案,開辟了壁畫保護和利用的新路徑。
儲存量相當于“20萬部4K電影”
壁畫是最原始的繪畫形式。目前,山西發現并保存較好的古代壁畫總面積達2.5萬余平方米,其中寺觀壁畫存量為全國第一。
“山西壁畫藝術和史料價值極高,不少是全國孤例。但因其太過分散且位置偏遠,人們欣賞研究不便,同時壁畫保存狀況也不容樂觀,面臨著損毀危險。”晉之源博物館副館長李茂斌說,對壁畫進行數字化存錄,為“脆弱”壁畫建立數字檔案,是有效之舉。
2009年起,晉之源博物館組建數字化團隊、購買高精度掃描設備,在山西省文物局支持下,對山西省境內壁畫開展數字化采集。“這項工作技術難度不低,一是不能損毀壁畫。二是要全面清晰記錄壁畫色彩、線條、構圖,留存‘壁畫當下狀況’。三是對海量壁畫數據進行圖像拼接等后期處理。”李茂斌坦言。
為避免掃描中傷害壁畫,晉之源博物館數字化團隊在掃描前,實地勘探場地并制定科學方案,盡可能把風險減少到最小。“掃描中,我們絕不碰觸壁畫等文物,采用冷光源照明,使用紅外線線性掃描技術成像。”李茂斌說,壁畫落有浮塵可能會影響掃描色彩和線條,因此他們戴著口罩,用吹風機或吸管球小心翼翼地除塵。
經過10多年掃描,團隊對山西省境內的國保單位壁畫、省保單位壁畫,以及其他有重要價值的壁畫、彩塑、古建筑、碑刻等完成了高精度二維、三維數字化采集,獲取了其精確空間數據與高清圖像信息。
據介紹,晉之源博物館數據儲存中心儲存了1000TB山西文化遺產數據,其中壁畫數據有上萬平方米,儲存量達200TB,這一量級相當于20萬部4K電影。李茂斌說,即使遭遇自然災害或意外損壞,這些原壁畫也能在數字世界中找到完整“替身”,為研究、修復與展示提供支撐。
多形式展示經典之作
記者走進晉之源博物館,迎面而來的便是大廳展出的《千手千眼觀音》巨幅仿真壁畫。這幅壁畫恢宏壯闊,極具藝術感染力。“我們運用先進高仿真技術,按照原壁畫兩倍畫面,進行原狀、原色、原真、高清呈現。”晉之源博物館副館長劉薈菲說。
在活化利用數字壁畫時,晉之源博物館從掃描獲得的壁畫及全國壁畫中選取經典之作,采用高仿真復制品、臨摹品、實物演示等形式進行布展。該展以“壁上丹青·中國古代壁畫源流”為主題,依時間順序,組成七大展陳空間,為公眾提供近距離品味古代壁畫的文化體驗。“自2023年10月開館以來,該館已接待游客3萬余人(次),已成為特色文化打卡地。”劉薈菲說。
當前,晉之源博物館正推進數字博物館項目,構建集“數字保護、虛擬展示、學術研究、公眾教育”于一體的智慧化平臺,讓觀眾可以線上24小時觀賞古代壁畫。“目前,該平臺已完成整體框架搭建,未來將通過手機和電腦終端,為公眾提供更便捷的壁畫觀賞體驗。”劉薈菲說,下一步,通過虛擬現實和增強現實技術,觀眾可以遠程戴上設備,置身于壁畫所在的寺廟或墓室之中,從各個角度欣賞壁畫細節,感受古代藝術的震撼。
趙鑫表示,未來,該館還將通過科技賦能、跨界合作,讓靜態的壁畫“開口說話”,讓觀眾在線上線下沉浸式互動體驗中讀懂壁畫并感受文化自信。
本文鏈接:http://www.svtrjb.com/v-146-3798.html把“脆弱”壁畫錄入“數字世界”
相關文章:
像人類一樣靈活抓取,機器人咋做到的?06-17
試用期的工作總結09-13
2024年車庫年終工作總結 停車庫年終總結(三篇)09-02
工程的委托管理協議書12-14
禁毒宣傳月的活動總結心得08-16
學生讀書心得紅樓夢08-16
初中家長寄語01-23
值得作文300字12-12
優秀議論文作文11-09
金魚三年級作文11-09
湖南大學有多少個專業02-13
山西應用科技學院三本學費多少11-29
2024下半年內蒙古中小學教師資格考試面試報名時間、報考條件及入口(11月8日-11日)11-01
湖北三峽職業技術學院是什么學校?09-16
家長對教師的評語【優秀15篇】12-07
二年級體育教學計劃范文10篇08-15
鄉鎮防汛抗洪應急預案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