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4日,記者從西南大學獲悉,該校童曉玲教授課題組最新研究通過基因編輯技術,成功實現家蠶從雌性向雄性的性別逆轉,這一突破不僅打破了昆蟲性別由染色體決定的固有模式,更為經濟昆蟲育種及害蟲生物防治開辟了新的技術路徑。相關研究成果近日在國際期刊《害蟲管理科學》發表。
據了解,家蠶作為重要的經濟昆蟲和新興模式生物,其雄蠶因抗逆性強、產絲質量高、料絲轉化率高而更受蠶絲產業青睞。因此,培育全雄蠶品種成為蠶業發展的重要期盼。以往研究對家蠶性別決定相關基因進行了探索,但未能實現家蠶的完全性別逆轉。
Bmdsx是控制家蠶“性別開關”的關鍵基因,該基因在雌蠶和雄蠶體內會產生不同“版本”的剪接變體,雌蠶會不折不扣使用Bmdsx上的E3和E4外顯子,發育為雌性特征;雄蠶則會跳過E3和E4發育為雄性特征。正是關于E3和E4的“舍”與“取”,決定了蠶寶寶最終是雌還是雄。
童曉玲教授介紹,研究團隊聚焦控制性別的關鍵基因,巧妙地使用CRISPR/Cas9基因編輯技術,精準靶向該基因的雌特異性外顯子剪接位點,通過誘導單堿基突變破壞剪接供體/受體位點,強制雌性個體跳過E3和E4外顯子,使雌蠶執行了雄性的發育指令。
經過基因編輯的雌性家蠶在成蟲階段發生了轉變,原本7節的腹部變成了雄性特有的8節,長出了雄蠶才有的抱握器等生殖器官,甚至體內還發育出完整的精囊、輸精管,能產生和雄蠶一樣的精子。這一成果標志著家蠶性別控制技術取得重大突破,有望通過該技術培育更高產量和品質的品種,推動絲綢產業發展。
“這個技術不僅適用于家蠶。”童曉玲表示,研究發現,包括蚊子、棉鈴蟲和褐飛虱等在內的多種害蟲,其“性別開關”基因都有類似的拼接規則。在害蟲防治領域,相關成果也為開發新型害蟲控制策略提供了理論基礎,為農業生產的可持續發展提供保障。
7月14日,記者從西南大學獲悉,該校童曉玲教授課題組最新研究通過基因編輯技術,成功實現家蠶從雌性向雄性的性別逆轉,這一突破不僅打破了昆蟲性別由染色體決定的固有模式,更為經濟昆蟲育種及害蟲生物防治開辟了新的技術路徑。相關研究成果近日在國際期刊《害蟲管理科學》發表。
據了解,家蠶作為重要的經濟昆蟲和新興模式生物,其雄蠶因抗逆性強、產絲質量高、料絲轉化率高而更受蠶絲產業青睞。因此,培育全雄蠶品種成為蠶業發展的重要期盼。以往研究對家蠶性別決定相關基因進行了探索,但未能實現家蠶的完全性別逆轉。
Bmdsx是控制家蠶“性別開關”的關鍵基因,該基因在雌蠶和雄蠶體內會產生不同“版本”的剪接變體,雌蠶會不折不扣使用Bmdsx上的E3和E4外顯子,發育為雌性特征;雄蠶則會跳過E3和E4發育為雄性特征。正是關于E3和E4的“舍”與“取”,決定了蠶寶寶最終是雌還是雄。
童曉玲教授介紹,研究團隊聚焦控制性別的關鍵基因,巧妙地使用CRISPR/Cas9基因編輯技術,精準靶向該基因的雌特異性外顯子剪接位點,通過誘導單堿基突變破壞剪接供體/受體位點,強制雌性個體跳過E3和E4外顯子,使雌蠶執行了雄性的發育指令。
經過基因編輯的雌性家蠶在成蟲階段發生了轉變,原本7節的腹部變成了雄性特有的8節,長出了雄蠶才有的抱握器等生殖器官,甚至體內還發育出完整的精囊、輸精管,能產生和雄蠶一樣的精子。這一成果標志著家蠶性別控制技術取得重大突破,有望通過該技術培育更高產量和品質的品種,推動絲綢產業發展。
“這個技術不僅適用于家蠶。”童曉玲表示,研究發現,包括蚊子、棉鈴蟲和褐飛虱等在內的多種害蟲,其“性別開關”基因都有類似的拼接規則。在害蟲防治領域,相關成果也為開發新型害蟲控制策略提供了理論基礎,為農業生產的可持續發展提供保障。
本文鏈接:http://www.svtrjb.com/v-146-3625.html基因編輯技術讓家蠶性別由雌變雄
相關文章:
iOS 26五大實用更新:含衛星天氣、首次支持自定義鈴聲06-24
跟小米和解后!華為、聯發科開打專利戰:后者因授權費高硬扛06-24
話題優秀作文06-02
形容冬天的句子04-21
形容女人美麗的句子10-25
最新婦產醫生工作總結報告(5篇)09-29
校園羽毛球比賽策劃書01-19
戶外拓展培訓心得體會11-23
有關最新車間實習心得體會08-16
文秘公文寫作的思維方式07-17
做客小學作文400字04-22
《哪吒之魔童鬧海》觀后感01-31
成長不煩惱作文初二12-31
簡單的英語諺語09-07
2025年云南一級建造師現場資格審核時間:6月10日-20日05-26
清華大學的哪些專業是一級學科授予博士01-22
頤和園教學設計與反思01-30
四字成語寓言故事07-26
做生意的早安文案01-08
老干部自查報告12-25
項目工程應急預案12-07
小學生簡短自我介紹1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