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土地被譽為“耕地中的大熊貓”,是世界上最肥沃的土壤。25日,在第35個全國“土地日”主場活動現場,《中國東北83個黑土地重點保護縣地表基質調查成果》發布。這項調查首次劃定了黑土地“可量化邊界”,為研究黑土的形成演化提供了新的科學材料與視角。
中國地質調查局基礎調查部主任張海啟介紹,中國地質調查局用3年時間完成了我國東北地區83個黑土地重點保護縣(市、區、旗)41.17萬平方千米的地表基質調查,共采集巖、土、水樣品184643件,分析測試21類115種指標,共獲得測試數據1221908個。這項調查系統查清了我國東北典型黑土區地表基質資源“家底”,實現了東北黑土地地表基質層的首次系統調查與深度解剖。
這項調查取得了4項標志性成果。調查科學圈定了黑土面積。根據“黑土層厚度≥20厘米、有機質含量≥15克/千克”的指標,調查首次實現黑土地資源“量化認定”,圈定黑土地分布面積38.75萬平方千米,約占調查面積的94%。
調查顯示,東北地區黑土地穩定性整體趨好。張海啟介紹,調查根據地表基質層構型、黑土層厚度等6個指標,綜合評價黑土地資源穩定性。
調查對黑土地進行了碳儲量估算。調查基于近3萬件樣品數據,計算出兩米以淺地表基質層全碳儲量為34.01億噸、有機碳儲量達21.17億噸,其中20厘米以淺表層碳儲量為5.64億噸。這一數據可為“雙碳”目標提供支持。
調查還基本掌握了地表基質層構型對黑土地資源的控制與影響,指出地表基質層構型與黑土地退化問題的類型存在密切聯系,可為黑土區水土侵蝕、土地沙化、鹽堿化等退化問題的治理提供新視角。
張海啟表示,4項標志性成果可為黑土地資源保護和規劃利用提供重要支撐。
黑土地被譽為“耕地中的大熊貓”,是世界上最肥沃的土壤。25日,在第35個全國“土地日”主場活動現場,《中國東北83個黑土地重點保護縣地表基質調查成果》發布。這項調查首次劃定了黑土地“可量化邊界”,為研究黑土的形成演化提供了新的科學材料與視角。
中國地質調查局基礎調查部主任張海啟介紹,中國地質調查局用3年時間完成了我國東北地區83個黑土地重點保護縣(市、區、旗)41.17萬平方千米的地表基質調查,共采集巖、土、水樣品184643件,分析測試21類115種指標,共獲得測試數據1221908個。這項調查系統查清了我國東北典型黑土區地表基質資源“家底”,實現了東北黑土地地表基質層的首次系統調查與深度解剖。
這項調查取得了4項標志性成果。調查科學圈定了黑土面積。根據“黑土層厚度≥20厘米、有機質含量≥15克/千克”的指標,調查首次實現黑土地資源“量化認定”,圈定黑土地分布面積38.75萬平方千米,約占調查面積的94%。
調查顯示,東北地區黑土地穩定性整體趨好。張海啟介紹,調查根據地表基質層構型、黑土層厚度等6個指標,綜合評價黑土地資源穩定性。
調查對黑土地進行了碳儲量估算。調查基于近3萬件樣品數據,計算出兩米以淺地表基質層全碳儲量為34.01億噸、有機碳儲量達21.17億噸,其中20厘米以淺表層碳儲量為5.64億噸。這一數據可為“雙碳”目標提供支持。
調查還基本掌握了地表基質層構型對黑土地資源的控制與影響,指出地表基質層構型與黑土地退化問題的類型存在密切聯系,可為黑土區水土侵蝕、土地沙化、鹽堿化等退化問題的治理提供新視角。
張海啟表示,4項標志性成果可為黑土地資源保護和規劃利用提供重要支撐。
本文鏈接:http://www.svtrjb.com/v-146-2789.html黑土地“可量化邊界”首次劃定
相關文章:
習近平與外國友人的故事|花開滿樹情常在06-06
個人試用期工作總結08-16
秩序部工作計劃07-07
建造師工作證明10-17
學習實習管理制度心得08-22
描寫夏天校園的優美段落12-05
注冊會計師管理建議書11-22
初二我愛春天作文11-02
校級優秀學生干部申請書10-05
2025上半江蘇幼兒和中小學教師資格證成績查詢入口:http://ntce.neea.edu.cn/ntce/04-21
2025年3月湖北計算機二級報名時間及報名入口(2024年12月26日-2025年1月6日)12-24
2024年黑龍江執業醫師醫學綜合考試時間、規則、考試方案及內容(8月16日至18日)08-12
幼兒園中班《葡萄熟了》教案09-14
元宵節燈謎02-12
英文日記的格式及10-28
義診宣傳標語0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