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新聞客戶端消息(新聞聯播):位于山東省濟寧市嘉祥縣的武氏祠,現存有我國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漢碑以及漢畫像石群。今天(6月29日)的《文化中國行》,我們一同走進武氏祠,探尋石刻上的華夏文明。
竹帛難存,金石永固。1800多年前,漢代匠人們精心雕琢的石碑、石刻留存至今。
東漢晚期,世代為官的嘉祥武氏家族修建了武氏祠,包含至少三座祠堂以及墓室、石碑、石闕、石獅等。其中唯一可以確認主人身份的祠堂名叫武梁祠,武梁是隱居鄉間的一位儒士。武梁祠是整個武氏祠的精華與核心,石壁上,有目前發現最早關于三皇五帝的形象記錄,伴隨榜題文字,用圖文互證的方式展現遠古帝王的形象,他們也是華夏文明的奠基者。黃帝,中華民族人文初祖,陜西黃帝陵的黃帝像就使用了源自武梁祠的形象藍本。
整個武氏祠共40多塊漢畫像石,從神話傳說到經史故事到現實生活,體現了東漢時期的審美情趣和文化底蘊。
“孔子見老子”——文化史上著名的會面,在漢代,這一場景被反復刻畫在各種石壁上。武氏祠內保存的這幅清晰再現了儒、道兩位創始人交流思想的歷史畫面。
武氏祠畫像石中還有多幅孔門弟子圖,展現了孔子辦教育的豐碩成果。藺相如完璧歸趙的“信”,羊公設義漿方便行人的“仁”,一個個故事刻畫出儒士的理想與追求。
魯迅先生稱贊“惟漢人石刻,氣魄深沉雄大”,他收藏了大量武氏祠漢畫像石拓片。在北京魯迅博物館展出其中一幅,至今仍能讓人感受到大漢的氣魄。
武氏祠漢畫像石相關拓片一經展出都深受歡迎,它記錄的智慧與文明吸引了眾多海內外研究者。2021年,首都師范大學圖書館發起了館藏武氏祠拓片修復計劃,目前已完成修復工作,讓古老藝術重煥新生。
在浩瀚的歷史長河中,武氏祠石刻畫像映照出漢代社會文化的璀璨光芒,從中不僅能領略傳統文化的魅力,更可以感受中華民族生生不息、源遠流長的精神力量。
本文鏈接:http://www.svtrjb.com/v-146-2731.html【文化中國行】山東嘉祥武氏祠:石刻上的華夏文明
相關文章:
華為Pura 80 Ultra一鏡雙長焦有多貴:售后備件價2899元!夠買臺旗艦06-12
家長對老師贊美的話11-27
七夕祝福經典語錄08-10
地鐵實習總結報告02-24
小學乒乓球比賽活動總結09-20
單位法人授權委托書優選06-16
單位車輛變更委托書09-20
健康證明格式09-14
家長開放日發言稿04-15
初一軍訓的感想200字左右03-18
高考誓師大會學生發言稿動人心魄02-26
關愛老人的心得體會02-19
小學語文六年級上冊關聯詞語復習11-26
少時,老時――改寫《十五從軍征》初中作文11-22
潛能的議論文作文09-21
描寫中秋節賞月的段落09-21
北京工業大學本博連讀專業有哪些02-26
大連醫科大學有什么專業10-24
上海工商外國語學院怎么樣10-05
護理自考試題10-11
元宵節十字文案簡短精辟02-12
幼兒園參觀消防隊應急預案01-12
村級醫療器械自查報告1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