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微課教學設計模板
作為一名專為他人授業解惑的人民教師,通常會被要求編寫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對學業業績問題的解決措施進行策劃的過程。那么問題來了,教學設計應該怎么寫?以下是小編整理的關于微課教學設計模板,歡迎大家分享。
關于微課教學設計模板1
教學目標:
一、知識和能力
1、積累文言文知識,理解文意。
2、理解本文看似消極卻洋溢著熱愛生命、熱愛生活的積極情感。
3、賞析語言特點,體會其高超的藝術魅力。
二、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1、理解詩人豁達的胸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2、分析詩人的思想感情,體會詩人的人格魅力。
教學重點和難點:
1、賞析語言特點,體會其高超的藝術魅力。
2、理解本文看似消極卻洋溢著熱愛生命、熱愛生活的積極情感。
教學方法
朗讀法, 合作探究法,多媒體輔助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過程:
一、 導入。
學生齊背李白詩歌《將進酒》。
古人置酒會友,乃人生的一大快事,李白詩歌《將進酒》,歐陽修的《醉翁亭記》,曹操的《短歌行》,不論“懷才不遇”,還是“求賢若渴”都似乎是借酒抒情,把個性揮灑的淋漓盡致。喝酒,喝的是美酒;賞景,賞的是美景;他們的宴集讓今人感受到文雅才情以及縱興釋懷的歡樂,不禁讓人心生羨慕之情。今天我們要去感受一下,李白和他的堂弟們的一次“夜宴”。下面讓我們進入課文,感受他們的“夜宴”詩情。
二、解題
1、請學生斷句并解釋題目的意思
明確:題目點出了時間(春夜)、地點(桃花園)、人物(李白和諸從弟)、事件(聚宴)。即“李白于某個春夜在桃花園宴請各位堂弟所作的序文”。
2、序:文體的一種,可放在開頭,曰:序;也可放在末尾,曰跋。包括書序、贈序(歐陽修《伶官傳序》)、宴集序(《蘭亭集序》)等。
宴集序,是指古人宴集時,常同賦詩,詩成后公推一人作序,如王羲之的《蘭亭集序》《滕王閣序》等。
三、 誦讀課文,整體感悟
(一)誦讀環節
1、學生齊讀
2、重要字音
瓊筵(yán) 羽觴(shāng) 秉(bǐng)燭
宴(yàn )會 國殤(shāng)
3、朗讀指導
(理清思路;把握感情基調。分清語調語氣;注意重音字詞。)
4、老師范讀后,學生根據前面的提示再讀課文。
(二)落實重點字詞句,疏通文意。
1、重點實詞
逆旅:旅舍,客舍。
浮生:人生漂浮不定。
秉燭夜游:秉,拿,持;拿著蠟燭作長夜之游。
假:借。
瓊筵:比喻珍貴的宴席。
羽觴:橢圓形兩邊有耳的酒杯。觴:酒杯。
2、通假字
序天倫之樂事(序,通“敘”)
3、古今異義
大塊假我以文章 (大塊:古義,大自然。今義:大的塊頭 文章:古義,錯雜的色彩。今義:篇幅不很長的單篇作品)
群季俊秀 (古義,弟弟。今義,季節)
4、詞類活用
不有佳詠,何伸雅懷(動詞作名詞,詩歌)
幽賞未已(形容詞作名詞,幽雅的景致)
5、文言句式
判斷句:
夫天地者萬物之逆旅也;光陰者百代之過客也。
狀語后置:
陽春召我以煙景。
(掌握了文章的內容,咱們去感受一下這次宴會的歡樂氣氛。)
四、朗讀、鑒賞課文
(一)、從文章的題目看,我們可以猜想李白是通過哪些方面來敘寫這一次宴飲的歡樂的呢?
一樂:春景秀美,風光旖旎。
二樂:兄慈弟恭,盡享天倫。
三樂:各具才情,幽賞高談。
四樂:佳詠伸懷,縱興釋懷。
(二)、具體分析本文的美景美事:發揮你們豐富的想象力,想象一下當時宴會的情形。
良辰美景
煙:春天氣候濕潤,花、柳、山、水,以及其他所有自然景物,都像籠著一層輕煙。煙柳、煙草、煙雨、煙霞、煙花。在這桃李芬芳的季節,與自己的幾位堂弟一起行游于醉柳清煙的園中,映現在詩人眼中的是無限的陽春風光,大自然的景色就是最美麗的文章。
賞心樂事
所會之人:諸從弟
所會之目的:序天倫之樂事。(不是餞別,也就不會“醉不成歡慘將別,別時茫茫江浸月”、“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
與會之人,是可比工詩文、善書畫的謝惠連,人物俊秀,談吐不凡。
美景烘托樂事,幽賞助長高談。眾人談笑風生,擺酒設宴,四處春花飄香,清風輕輕拂來,席間各賦新詩,作不出詩來的要罰酒三斗,一時間笑聲盈盈,確是人生一大樂事。能突出表現李白什么樣的性格特點?(古人云:良辰美景、賞心樂事、乃人生的最大的樂事,在這次宴會上都具備了,文章充滿了飄逸瀟灑、豪情縱橫詩意,同時也流露了及時行樂的思想。 )
(三)鑒賞本文的藝術特色
1、本文用典頗多
(1)浮生若夢,為歡幾何?
《莊子?刻意》有“其生若浮,其死若休”的話,故后人常說“浮生”;表達的是:人生變幻無常,就像做夢一樣。
(2)、群季俊秀,皆為惠連。
惠連,指謝惠連,南朝宋文學家,著名詩人謝靈運的堂弟。他才思敏捷,十歲便能作文,工詩賦,深得謝靈運愛賞。世稱小謝。
(3)、如詩不成,罰依金谷酒數。
西晉石崇,官至衛尉卿。豪富甲天下,生活極端奢侈。曾在洛陽金谷澗中宴客賦詩,他寫有《金谷酒詩序》。
2、多處運用修辭手法,如比喻、擬人等。
如“天地者,萬物之逆旅也;光陰者,百代之過客也。”(比喻、擬人)
“陽春召我以煙景,大塊假我以文章。”(擬人)
3、多處運用對偶。
六、拓展探究:與《蘭亭集序》進行比較閱讀
首先應看到兩位作家所處的時代背景和生活處境之不同:王羲之的《蘭亭集序》寫于51歲,會稽內史任上。這時東晉王朝偏安江左已經36年,在士族制度的統治下,社會矛盾重重,當權者無心北伐,只圖奢侈享樂。文人士大夫意志消磨殆盡,多崇尚老莊思想,清談玄理之風極盛。 李白的《春夜宴從弟桃花園序》大致是開元二十一年33歲時所作。當時他雖然求官未得,暫時隱居于安陸,但身處開元盛世,對國家的興盛、個人的發展都抱有樂觀的期望。
《蘭亭集序》和《春夜宴從弟桃花園序》同是記敘春日宴飲之樂,同是欣賞客觀的自然風光,同是抒發自己的.內心感受,但由于時代環境及作家個人身份、年齡的差異,在感情格調上是有所不同的。王羲之感慨的是當時過境遷之后,游賞之樂便成了陳跡,歡樂和生命總是短暫的,必須“終期于盡”,所以發出了“豈不痛哉”“悲夫”的慨嘆。而李白則有一種豁達、樂觀的精神,他認為正因為人生短暫,才應珍視生命,愛惜光陰“秉燭夜游”。他覺得美景是春天對自己的恩賜,他感到能和兄弟們一同詠歌、高談、觀花、賞月并舉杯暢飲,乃是最大的樂趣!王羲之低沉清幽,李白高亢明朗,情調自是不同。
老師寄語:這次筵席上,李白和堂弟們沒有輕歌曼舞,沒有管弦絲竹,而只是觀花賞月、吟詠論文,這純屬一場文人墨客的集會,作者成功地展示了一次高雅的精神盛宴!但是,切莫因為浮生若夢就消極地追求享樂。這樣會使生命之花過早凋謝,失去理性的哀嘆人生苦短會讓生命的齒輪白白的消磨。人生是寶貴的,或者,她對我們來說是那么的短暫,甚至有如曇花一現。然而,如果我們的人生能夠像曇花那般的玉潔、清香、美麗和動人,她在怒放的時候充滿活力與豪情,我們又何須惋惜她的短暫呢?
七、背誦指導:駢偶的特點
天地者,萬物之逆旅也;
光陰者,百代之過客也。
陽春召我以煙景,
大塊假我以文章。
會桃李之芳園,
序天倫之樂事。
群季俊秀,皆為惠連;
吾人詠歌,獨慚康樂。
開瓊筵以坐花,
飛羽觴而醉月。
八、作業:
1、課后背誦全文,并寫讀后感與周記本上。
2、完成本文《贏在課堂》練習冊。
關于微課教學設計模板2
尊敬的評委老師:
你們好!
我是XX 號考生,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選自河北少年兒童出版社小學音樂教材五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的《歌聲與微笑》。
一、 說教材
《歌聲與微笑》是一首深受廣大青少年喜愛,富有時代氣息的青少年歌曲。由王健作詞,谷建芬作曲,歌曲為C 大調,4/4拍,由兩個樂段組成。前樂段中使用了下滑音作裝飾,增強了歌曲口語化色彩;第二樂段為二聲部合唱。歌詞言簡意駭,朗朗上口,表現出青少年兒童樂觀的態度,友愛的精神。
二、 說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在教育活動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是教育者從事教育活動的指南。”――――美國教育家杜威
根據對教材的理解和對學情的把握,我確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1、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在歌曲演唱、處理與創編動作中,自然滲透友愛教育,培養學生樂觀的態度,團結友愛的精神。
2、 過程與方法:運用體驗聆聽,合作模唱學習歌曲,鼓勵學生積極創編并樂于參與音樂表現活動。
3、 知識與技能:學唱歌曲《歌聲與微笑》,認識下滑音、上滑音記號,唱準5。
三、 說教學重點難點
基于以上教學目標,我將本課的教學重點和教學難點分別設定如下。
1、教學重點:學會演唱歌曲《歌聲與微笑》,認識下滑音、上滑音,唱準5。
2、教學難點:掌握歌曲中二聲部的合唱。
為了講清重點解決難點,使學生能夠達到本課確定教學目標,下面我就本節課的教法和學法來談談。
四、 說教法學法
隨著五年級學生的生活范圍和認知領域進一步擴展,他們的體驗感受與創造的活動能力增強。他們好新好動,自我意識強,集中能力較差。基于以上因素,我運用了欣賞法、聽唱法、練習法加深鞏固學生對歌曲的熟悉和喜愛。利用圖片、多媒體課件、電鋼琴等教學用具進行直觀演示,引起學生學習的興趣,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通過實踐體驗法,學生樂于參與音樂表現、創編活動,同時指導學生多聽多練,學會合作,適時糾正,從而達到預定的教學目標。
五、 說教學過程
本節課的教學過程我分為三個環節:
多媒體課件導入――新課教授――拓展延伸。下面,我將分別介紹這三個環節。
(一) 多媒體課件導入
音樂課標中指出,興趣是音樂學習的根本動力和終身喜愛
音樂的必要前提。首先,播放多媒體課件展示圖片,提問:“你喜歡圖片中哪種表情?”(高興和郁悶、開心和難過、微笑和哭泣)激起學生興趣,然后介紹“今天我們班來了位新朋友――微笑天使,她給同學們帶來了一首好聽的歌曲”。進入新課教授環節。
(二) 新課教授
音樂課標中指出,音樂是聽覺藝術,學生主要通過聽覺活動感受與體驗音樂。這一環節通過欣賞、聆聽、模唱、感受等方式,運用聽唱法,教師范唱,學生模唱,歌曲分段學唱,學生分組學唱、二聲部合唱等形式引導學生掌握歌曲。
1、 播放課件,欣賞《歌聲與微笑》。
2、 反復聆聽,教師范唱。
3、 展示歌譜,分段學唱歌曲旋律。
(1)認識下滑音、上滑音記號。
(2)唱準歌曲中變音記號5。
①展示鋼琴基本音階鍵位圖,讓學生尋找5、5相應位置。 ②比較5、5的音色的不同。
4、 歌詞學唱
① 教師范唱第一樂段,學生跟唱。
② 教師電鋼琴伴奏,學生分組分別練唱旋律和歌詞。
③ 提出問題,學生再次聆聽歌曲。
師; “歌曲表達的內容是什么?”
師:“歌曲的前后兩段在音樂情緒和演唱形式上有什么不同?”
5、 難點解決:二聲部的合唱
根據我國中小學的教學原則當中的循序漸進原則的要求中提到,要遵循由近及遠,由淺入深,由易到難,由簡到繁的認識規律,要使學生打好基礎,掌握好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因此,要使學生掌握二聲部的'合唱,首先指導學生從學唱第一聲部――學唱第二聲部――分組二聲部反復交替練唱――分組二聲部合唱――男女生分聲部合唱的循序漸進的學唱方式,從簡化難度到學生完全掌握。
(3)拓展與延伸
音樂課標中指出,音樂教學是音樂藝術的實踐過程,所有的音樂教學領域都應強調學生的藝術實踐,鼓勵并積極引導學生進行音樂創造,這是學生走進音樂,獲得音樂審美體驗的基本途徑。所以我在這個環節中設定了以小組合作,個人與個人合作的要求,讓學生合作創編簡單的舞蹈動作來表演歌曲《歌聲與微笑》。為了提高學生參與的積極性,我特別采用了“微笑天使”評選最陽關男、女生的競賽形式開展。
六、 小結
本堂課我以“微笑”為主線,運用欣賞、聆聽、感受、體驗、實踐創編等多種方式,通過學生合作,小組合作,師生互動的形式有趣開展音樂教學活動。讓學生在學習中體驗快樂,在合作中收獲友誼,在歌唱中學會樂觀微笑。
以上是我今天說課的全部內容,謝謝!
關于微課教學設計模板3
1.教學內容
處于生活狀態下的細胞是一個開放的系統,時刻與周圍的環境進行物質交換和能量交換,并利用這些物質和能量維持自身的各項生命活動,進行新陳代謝。酶作為生物催化劑,細胞內部的物質轉換和能量轉換都離不開酶的催化作用。因此引導學生掌握酶的概念和本質,理解酶在代謝中的作用就顯得十分非常重要。另外,學生已具備做科學的能力,在課堂中引導學生科學地思考,積極動手實驗,對于培養學生的科學精神十分有益,因此本節課初步引入對照實驗和控制變量。
2.教學對象分析
學生通過初三、高一階段化學的學習,對于純化學反應已熟悉,但是對于細胞內部的化學反應及生物催化劑──酶的認識有限。工業制氨的化學反應是在高溫高壓催化劑下進行的,細胞內部卻是常溫常壓溫和狀態,而細胞代謝包括一系列的化學反應,這些化學反應的進行應該有生物催化劑──酶的參與,才能使高效有序的進行,因此引入對酶相關知識的學習。
二、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探討活細胞內酶的本質和作用、探究酶的高效性和專一性。
2.能力目標
①進行有關的實驗和探究,學會控制自變量,觀察和檢測因變量的變化,以及設置對照組和重復實驗。
②在問題探討,有關實驗設計,資料分析等問題討論中,培養運用語言表達的能力以及查閱資料、共享信息的能力。
3.情感目標
①通過回顧科學家對酶本質的探索歷史,認同科學是在不斷的觀察、實驗、探索和爭論中前進的。
②認同科學家不僅要繼承前人的科研成果,而且要善于質疑,創新,和勇于實踐的科學精神與態度。
三、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
1. 教學方法:實驗法、小組討論法、鼓勵評價法、比較說明法、卡通圖片法,
2.教學手段:借助多媒體、設計實驗表格
四、教學流程
五、教學過程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精心設問,步步深入(5分鐘)
[新課導入] 已近中午了,大家的肚子一定餓了。為什么肚子會餓呢?食物是怎樣被消化的呢?
[問題探討]圖示1783年,斯帕蘭扎尼“鷹與籠子”的`實驗,探討相關問題及實驗的巧妙之處。
[對比說明]工業制氨的條件是什么?
細胞內是否具備這些條件?但是細胞內的化學反應依然高效有序的進行,原因何在?
[提出課題]酶的作用和本質
激發學生興趣,讓大腦快速進入思考狀態。
[小組討論,得出結論]:
鳥類的胃不僅有物理性消化,還有化學性消化。
回答:
高溫、高壓、催化劑
推測:
細胞內有生物催化劑。
為引入新課作鋪墊。
此實驗是開創了酶研究先河。其問題的提出,實驗方案,實驗設想,結論與推論等過程及創新思維的意識對學生有學習與借鑒的意義。
[新課]探究研討,引議釋疑(30分鐘)
一、酶在細胞代謝中的作用(20分鐘)
引導思考,設計實驗,驗證酶的高效性
[實驗原理及材料]我們知道過氧化氫可以在fe3+催化下,分解成水和氧。新鮮的動物肝臟研磨液含有過氧化氫酶。如果給你新鮮的動物肝臟研磨液、過氧化氫溶液、氯化鐵溶液,以及必需的實驗用具,你能否設計實驗?
[提示1]酶的高效性是相對誰而言?
[提示2]反應物怎么選擇呢?
[提示3] 因變量是什么?
[提示4] 觀察那些現象可以得出結論?
[提示5]實驗預期和結果討論。
提問:為什么酶具有高效性?
[此實驗為特別補充內容]
設計實驗,驗證酶的專一性
[過渡]細胞代謝包括很多化學反應,不僅反應速度快,而且有條不紊地進行,這說明酶作為催化劑,不僅具有高效性,還具有專一性。
提示:怎樣理解專一性?
我們知道木瓜果汁含有木瓜蛋白酶,嫩肉粉中也含有蛋白酶制劑,如果給你木瓜榨汁,嫩肉粉,牛奶、豆漿、淀粉溶液、碘液、斐林試劑、雙縮脲試劑,請根椐需要選擇合適的試劑和的實驗用具,能否設計實驗驗證酶的專一性?
[小結]酶的高效性和專一性。
[學生實驗一]
[小組討論]
設計實驗方案
設計表格記錄實驗現象及結果
回答:無機催化劑
思考:是讓無機催化劑和酶各自催化一種呢?還是催化同一種物質呢?
回答:過氧化氫分解速度
回答:
氣泡的多少及產生速度
點燃的衛生香復燃情況
結果:過氧化氫酶的催化效率比氯化鐵的催化效率高,說明酶具有高效性。
回答:降低了活化能。
參考教材利用卡通式插圖,結合文字敘述,形象描述。
[學生實驗二]
[小組討論]:應該體現在酶只能催化某種特定的反應,而對其它反應沒有催化作用。
[小組討論實驗方案]
選取何種酶?選取何反應物?如何設計對照?如何鑒定結果?預測結果?
理解關于變量、自變量、因變量、無關變量、對照實驗
觀察實驗現象,感性認識過氧化氫酶的高效性。
培養語言表達能力,將感性知識上升到理性知識。
[實驗一]是用兩種不同的催化劑來催化同一種物質[實驗二]是用同一種酶來催化兩種不同的物質,讓學生了解設計實驗的思路是怎樣的?怎樣選材?怎樣設計對照?從而加強實驗技能的訓練。
教師特意設置二個小陷阱,①是讓學生自行選取擇蛋白質的鑒定試劑,鞏固其使用方法。②材料豐富,根據實驗需要,懂得取舍,不可貪多。
二、酶的本質(10分鐘)
1.從人物的角度來看
2.從研究結果的角度來看
從觀察到到問題,從問題到猜測,從猜測到實驗,從不完善到完善,這是做科學的必然步驟,也是科學發展的必然規律。
[補充]
(1)如四膜蟲的rrna前體具有催化活性。(2)目前已有發現具催化活性的dna的報道。
3.引導與激勵
結合酶本質的探索歷程及薩姆特歷時9年獲得諾貝爾獎的過程,談談馬克思的話的理解。
[小結]酶的本質
[資料閱讀,探索酶的本質]
完成課本82頁基礎題一,體會幾位科學家的觀點之間的邏輯關系。
分析每位科學家的科學結論中可取之處與不足之處。
[小組討論發言]
在酶的發現歷程中,由胃的物理性消化→胃的化學性消化 →從胃液中提出了消化蛋白質的物質→脲酶結晶的提取→證實脲酶是一種蛋白質→提取出多種酶的蛋白質結晶→指出酶是具催化作用的蛋白質→少數rna也具有生物催化作用→進一步完善了酶的概念。
[小組感言]
科學無坦途。
科學的苦與甜。
[小組總結]
酶是活細胞產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機物,大多數的酶是蛋白質,少數酶是rna。
培養學生繼承、創新、實事求是和大膽實踐等科學精神和態度。
引導學生從兩種不同角度分析這一過程,實際上就是提高學生分析與推理能力的過程。
激勵性評價:科學知識都不是一承不變的,是一個不斷發展的過程,唯有上下求索,才能做到科研無止境。你也可以未來科學一顆閃亮的星星。
促進學生積極改變學習方式,培養學生主動建構知識。
[課后進一步探究] (5分鐘)
請根據下列材料設計一個證明酶是蛋白質的實驗:
實驗材料:5%的naoh溶液、3%的cuso4溶液、雞蛋、水、唾液、小燒杯、玻璃棒、試管滴管、鑷子、脫脂棉。
實驗原理:
實驗步驟:
實驗結論:
理解酶的本質
訓練實驗思維。
五、教學小結
細胞作為開放性的生命系統,不斷地與周圍的環境進行物質交換和能量交換,并在此基礎上實現新陳代謝。酶作為生物催化劑,對于細胞高效有序地完成各種生理作用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隨著科學的不斷發展,有關酶的本質的探索也處于不斷不斷完善中。近年來,酶工程的發展為生產和生活帶來巨大的活力,而這點點滴滴的進步既歸功于大膽的猜想,又歸功于科學而巧妙的實驗設計,因此,同學們在日常生活中要學會發現問題,提出問題,然后通過推理和實驗去解決問題,那么你會有意想不到的驚喜,無形中發現你解決問題的能力和科學實驗的能力大大提高了,希望明天的科學之星就是你。
六、教學反思
本節課按照課標要求,倡導探究性教學,以小組互助的方式組織教學,能引導學生主動參與知識構建過程。本節課不僅較好地利用了教材上的實驗,而且善于從現實生活中尋找更加靈活的典型例子,巧妙地引導學生從不同角度考慮問題,一正一反,相互輝映,使學生充分體會什么是自變量、因變量、無關變量以及什么是對照實驗,有利于引導學生學會確認和控制變量,有助于培養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本節課大量采用鼓勵性評價機制,發揮學生潛能,注意培養學生敢于質疑,敢于創新,大膽猜想的科學精神和態度價值觀。不足之處是:時間較緊,使得一部分實驗留待課后操作。
關于微課教學設計模板4
【教學目標】:
1、了解祖國悠久燦爛的古代文化,感受文言文獨有的語言特點和魅力,激發學生學習文言文故事的興趣。
2、讀準字音,讀通課文,能借助注釋和課外資料理解詞句意思,用自己的話初步講講這個故事。
3、通過朗讀,感受朋友間真摯的友情,體會知音難覓,珍惜知音的情感。
【教學重點】:借助注釋和工具書讀通、讀懂內容,讀出自己的感悟。
【教學難點】:體會伯牙和鐘子期之間相互理解的真摯友情。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課時】: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故事導入,揭示課題。
1、教師講伯牙絕弦的故事,設置疑問,導入新課。
2、板書課題。齊讀課題,強調“弦”的讀音。學生試讀“弦”。
3、解題質疑,理解“絕弦”,并提問學生通過什么知道的。滲透根據注釋學習文言文的方法。
4、讓學生說一說讀了課題后有什么疑問,伯牙為什么絕弦?
二、初讀課文,讀通課文。
1、課件出示課文,學生自由讀課文,將課文讀流利。
2、指名讀課文,適當讓學生評議。
3、范讀課文。感知課文節奏。
4、學生自由讀課文,讀出節奏。
5、齊讀課文。做到有感情的朗讀。
三、讀懂課文,理解文意。
1、通過幾遍讀下來,我們已經知道課文中有兩個人物。讓學生找出來,指名說。板書:伯牙、鐘子期。
2、這兩個人各有什么愛好呢?在課文找一找。指名讀第一句話,引導學生理解“善”的意思。板書“善鼓琴”、“善聽”。
3、從課文中何處可以看出伯牙善鼓琴,鐘子期善聽?自己讀課文,把你讀懂的`交流一下。
4、學生匯報,課件出示課文中的第二、三句話。提問學生這里的 “善”表示什么呢?還可以怎么說?用自己的話替換一下。并視頻展示伯牙和鐘子期相識部分。提問:你能用一句話概括一下剛才的視頻 嗎?學生匯報。
5、是啊,伯牙所想到的,鐘子期就能從琴聲里聽出來,這就是:伯牙所念,鐘子期必得之。讀一讀,品一品。
6、故事的結果是怎樣的呢?誰知道?你是怎么理解的?學生交流,視頻展示俞伯牙摔琴謝知音的內容,感悟何為知音,板書:知音。
引導學生進一步理解伯牙為何破琴絕弦。學生練讀,體會伯牙失去知音的悲傷情感。
四、深入體會,品味文情。
1、我們都知道伯牙是音樂家,在遇到鐘子期以前他的得到的只是表面的贊美,膚淺的贊美。體會伯牙遇到鐘子期時,心情怎樣?學生自由說。
2、無奈知音已去,朗讀課文最后一句話,再次體會知音離世之悲。
3、有記載,鐘子期死后,伯牙在鐘子期墳墓前寫下了一首短歌,課件出示詩歌,學生讀詩歌,進一步感受伯牙的悲痛心情。
五、回味內容,升華中心。
1、善鼓的伯牙為什么而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讓學生說說原因。2、學完了課文你能把這個故事講一講嗎?
3、學生交流,指名用自己的話講一講故事內容。
4、如此動人的故事,你們想不想背下來呢?自由朗讀,試背課文。
5、這的確是一個動人的故事《伯牙絕弦》成了知音的代名詞,后人根據這個故事寫了一首同樣動人的樂曲《高山流水》,播放《高山流水》音樂。
6、讓我們再次在音樂聲中誦讀全文。
六、作業:
將這個故事講給家人聽。
關于微課教學設計模板5
第一部分:說教材分析
一 說教材內容
童話故事是兒童文學的一種體裁,是富有濃郁幻想的虛構故事。它以現實生活為基礎,通過豐富的想象、幻想,把故事中的事物描繪的有思想、有感情,能像人一樣說話,富有生命力,并編制生動的情節來反映生活。童話的語言通俗易懂,情節簡單,符合幼兒的心理狀態和認識水平,富有教育意義,易于幼兒接受。《微笑》是一篇充滿濃郁兒童情趣的童話故事,它采用了擬人的手法,把小蝸牛用微笑的方式給大家帶來快樂,從而自己也快樂起來的經過描寫的形象逼真。讓幼兒充分感受到小蝸牛的助人之心和與朋友的友愛之情,體會到為朋友做事的.快樂。
二 說教學目標
根據我班幼兒語言發展的實際水平、年齡特點、興趣需要,及本主題的總目標,確定本活動的目標為:
情感目標:使幼兒懂得只要有愛心,不管能力大小都可以幫助別人并愿意給別人帶去快樂。
能力目標:培養幼兒欣賞文學作品的興趣和能力,發展幼兒的感受力和口語表達能力。
知識目標:初步理解故事內容,掌握故事的名稱、角色和故事的主要情節。
確定本次活動的依據有以下幾點:1 根據中班幼兒的認知水平和心理發展特點。4至5歲的幼兒理解能力還很膚淺,注意力往往受興趣的影響和支配,有意注意初步得到發展,所以需要教師利用各種教學手段,恰當、巧妙地引導幼兒理解故事內容,還要注重培養幼兒認真傾聽的習慣。2 現在絕大多數幼兒都是獨生子女,缺乏一定的愛心,不懂得去關心別人,不知該如何去關心別人.向幼兒進行這樣的情感教育和思品教育也顯得尤為重要。3 是根據幼兒園課程目標及《綱要》、《規程》,幼兒課程目標的宗旨在于提高幼兒素質,提出引導幼兒接觸各種藝術作品,關注人類道德行為美。本故事通過使幼兒懂得“微笑”的真正含義,來感染幼兒,美化幼兒的行為。《新綱要》在語言領域中提出:“發展幼兒語言的關鍵是創設一個能使他們想說、敢說、喜歡說、有機會說并能得到積極應答的環境”以及要“鼓勵幼兒大膽、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感受,發展幼兒語言表達能力和思維能力。”根據這一目標和要求,結合中班幼兒年齡特點和語言發展水平,由此制定了情感、能力、認知三方面的教學目標。
三 說重點 難點
重點:使幼兒理解故事情節及內容,了解故事的含義。
難點:能主動幫助別人,愿意給別人帶來快樂。
制定重難點的依據是:我班幼兒在情感及認知方面的特點,即中班幼兒理解水平有限,對理解隱含在故事中的寓意有一定的困難,所以讓幼兒充分感受小蝸牛的助人之心和與朋友的友愛之情,體驗為朋友做事的快樂尤為重要。
第二部分:中班語言教案《微笑》
活動目標
1、使幼兒懂得只要有愛心,不管能力大小都可以幫助別人并愿意給別人帶去快樂。
2、培養幼兒欣賞文學作品的興趣和能力,發展幼兒的感受力和口語表達能力。
3、初步理解故事內容,掌握故事的名稱、角色和故事的主要情節。
活動準備
1、掛圖第2號,故事磁帶。
2、兩幅表情圖:一幅為哭泣的表情,一幅為微笑的表情。
3、幼兒活動材料第一冊第11―13頁。
4、空白的圓形卡片,油畫棒等。
活動過程
一、看表情圖。
――教師出示兩幅表情圖,請幼兒說說看了哪幅圖能聯想起快樂的事。
――引導幼兒說說為什么喜歡微笑的表情。
――讓我看看你們甜甜的微笑吧!
二、欣賞故事第一段。
――出示掛圖,欣賞故事第一段。問:故事題目是什么?(微笑)
――為什么小蝸牛很著急?
――1、小鳥為朋友做了什么?
2、大象呢?
3、還有一位是誰?對,是小兔子,那他給朋友們做什么?
――總結(小鳥為朋友唱歌,大象為朋友蓋房子,小兔為朋友送信……小蝸牛很著急,他只能在地上慢慢地爬,別的什么也干不了。)
――那你們幫小蝸牛出出主意。小蝸牛能為朋友做些什么呢?
――鼓勵幼兒結合自己的經驗充分想像并講述。
三、欣賞故事后半部分。
――請幼兒邊看掛圖,邊欣賞故事。
――小蝸牛做了什么讓朋友感到高興的事?
――為什么小蝸牛會想到把微笑送給朋友?
――它是怎樣把微笑送給大家的?
――朋友們,喜歡微笑嗎?(喜歡)你是怎么知道的?
――大家為什么認為蝸牛了不起?
――總結:其實每個人都有自己不同的本領,每個人都是最棒的。小朋友,你們也可以向小蝸牛一樣,每天微笑面對大家,這樣,我們每個人都會很開心。
四、制作“微笑”標志。
――幼兒自制兩枚微笑標志,即在圓形卡片上畫上微笑的表情。
――啟發幼兒將其中一枚“微笑”標志別在自己胸前,時刻提醒自己為朋友帶去快樂,另一標志則送給其他班級的幼兒。
附 《微 笑》
森林里的動物們都是好朋友。小鳥為朋友唱歌,大象為朋友蓋房子,小兔為朋友送信……小蝸牛很著急,他只能在地上慢慢地爬,別的什么也干不了。
小兔走過小蝸牛的身邊,小蝸牛向著小兔微笑。小兔說:“小蝸牛,你的微笑真甜。”小蝸牛想:“對呀,我可以對朋友們微笑。”小蝸牛又一想“可是,怎么樣讓朋友們看到我的微笑呢?”
小蝸牛想出了好辦法。第二天,他把很多信交給小兔子。小兔子把信送給了森林里的朋友們。朋友們拆開信,信里是一張畫。畫上的小蝸牛正在甜甜地微笑。森林里的朋友們也都微笑起來,他們說:“小蝸牛真了不起!他把微笑送給了大家。”
關于微課教學設計模板6
微課名稱:
四年級上冊“計數問題”
知識點名稱:
數線段的個數
學科類型:
小學數學
教學環節類型:
新課講授
教學活動類型:
講授
教學目標:
學生通過觀看視頻會快速準備的數出線段(角)的個數。
教學對象:
小學四年級學生
教學資源與環境:
電子白板,錄屏軟件
教學過程:
1、給出一個圖,讓學生先試著數線段,提出問題:怎樣快速又補充不漏的數出來。進行基于問題的教學。
2、從一般到特殊,講述數線段的技巧。
3、給出問題,學生應用學到的`知識解決問題,檢驗是否達到教學目標。
預計上課時間長度:
5分鐘
教學理念:
創新。教學模式創新,運用技術創新,豐富教學策略,給學生創造一個富有樂趣,有益于學習的微課程。
關于微課教學設計模板7
教學目標:
1、 通過例句讓學生感受將句子寫具體的方法,是多問“怎樣”或“什么”。
2、區分“的”與“地”的用法,并能夠結合具體的句子正確使用“……的”與“……地”,從而將句子寫具體。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
例句:狗兒跑了。
這是一句完整的話,但不具體。如何把它寫具體呢?
方法是:多問“怎樣”或“什么”!
思考:
狗兒為什么要跑?(看見了蝴蝶)
這是一條怎樣的狗兒?(小花狗)
它是怎樣跑的?(箭一般地追了過去)
他從哪兒跑到什么地方去了?(從我身邊追到草叢去了)
好,我們來把這句話寫具體:小花狗看見前面的草叢中有一只黃色的蝴蝶,它箭一般地從我身邊追了過去。
二、方法指導
在句子中加進一些詞語,如“……的”與“……地”,將句子寫具體。
1、在名詞前面加“……的”
什么是名詞?表示事物的詞叫名詞。
判斷絕招:前面能用數量詞修飾的,就是名詞。
如: 一張 臉 一只 灰雀 一棵 白樺樹
數量詞 名詞 數量詞 名詞 數量詞 名詞
在名詞前面用問“怎樣”的方法,加進適當的.修飾成分,可以把話寫具體。
2、在動詞前面加“……地”
什么叫動詞?表示動作的詞叫動詞。
在動詞前面用問“怎樣”的方法,加進恰當的修飾成分,也可以使句子的意思更具體、更生動。
3、“的”“地”用法巧記:
①“的”的用法巧記:的(聯想)→白藥→吃白藥的是人→人是名詞→名詞前面用“……的”。
②“地”的用法巧記:地(聯想)→土地→在土地上勞動,必定要動→動詞→動詞前面用“……地”。
4、例句:
① 公園里有一棵 (高大的)白樺樹。
怎樣的?名詞
加進的詞
② 她害怕了(嗚嗚地)哭起來。
怎樣地? 動詞
加進的詞
三、探究練習
試著將下列句子寫具體。
1、你看見過一只灰雀嗎?
2、老山羊看了狼一眼。
關于微課教學設計模板8
尊敬的各位領導、老師:
大家好,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中班童話故事《微笑》,活動來自于省編教材的中班主題活動《我的朋友》。
第一部分:說教材分析
1、說教材
《微笑》是一個美麗的童話故事,語言簡練,講述了小蝸牛雖然弱小,卻能用甜甜的微笑給整個森林帶來快樂的故事,揭示了不管能力大小,都可以關心別人的道理。
我選擇這樣的題材有兩方面考慮:一是提升幼兒語言能力,二是促進社會性發展。
2、說學情
幼兒期是語言發展的關鍵期,把握好這一關鍵期,將對幼兒今后語言的運用有很大的幫助。根據《綱要》所述,幼兒語言教育的目標可以概括為傾聽、表述、欣賞(文學作品)和閱讀(早期閱讀)四個方面。根據這四個方面,我對本班孩子的語言能力進行了評估,發現他們對文學作品欣賞較少,對早期閱讀的興趣還不明顯。傾聽能力進步最大,到了中班上學期,已逐漸轉向有意識的傾聽。表述能力最弱,對一些連貫性語言的理解和運用仍有困難。童話故事《微笑》中反復出現“我愿意為朋友……讓他們高興”的句型,有利于發展幼兒的連貫性語言和同伴友愛互助的社會性發展。
說到“社會性”,我要穿插一個小故事:有一天,一位小朋友要分生日蛋糕了,他說“我的好朋友只有一個,是陶潛。”這句話讓我很震驚,事后,我了解了本班孩子的交友面,有大有小,而且區別很大。于是我在這個活動中,我制作了男女不同性別的空白標志,讓孩子繪畫后轉送給好朋友,在這個過程中家長們可以了解自己孩子交友面的大小,以及交友的性別傾向性。因此,我選擇了《微笑》作為家長開放活動的內容。
3、說目標
根據中班幼兒的語言水平、年齡和教材自身的特點,我確定本活動的目標為:
情感目標:體會朋友之間的友愛互助,感受微笑能為別人送去快樂的美好情感。
能力目標:能大膽用“我愿意為朋友做…,讓他們高興”句型說出自己的想法。
知識目標:初步理解故事的內容和情感基調,懂得為別人做事是愉快的。
第二部分:說教法、學法
1、說教法
散文以情感熏陶為主,因此,我采用了講述法:在優美的音樂輔助下,運用恰當的語言、語速、音量,完整講述童話故事內容。直觀演示法:運用優美的FLASH課件使幼兒獲得美的享受,陶冶美的情操。提問法:通過解釋性提問、假設性提問等,鼓勵幼兒積極動腦。
2、說學法
觀察、討論、發現、表述,最后是操作練習,這樣一個學習過程來突破教學重難點。
3、說準備
a自制多媒體課件、優美的音樂。
b可移動的音符、房子、信的卡片。
c空白圓形卡片若干(男女顏色分開)、油畫棒。
第三部分:說教學程序
本次活動我主要設計了:初步感受微笑、嘗試體驗“微笑”、主動傳遞“微笑”、微笑傳遞“快樂”,四個環節來實現教學目標。
一、初步感受“微笑”:
1、出示兩個表情(微笑、哭泣)的圖片,在對比性強烈的觀察中,發現“微笑”的表情。提問:看到微笑的表情,你有什么樣的感受?(高興、快樂)引導幼兒遷移原有的生活經驗,引出故事的名稱“微笑”。
2、教師在音樂的輔助下,有感情地完整講述故事。
二、嘗試體驗“微笑”
1、出示第一個場景幻燈片。
問:小動物們為朋友們做了什么?(幻燈片:小鳥、大象、小兔圖片)讓他們怎么樣?
請幼兒模仿小動物說的話“我為朋友歌唱”。觀察蝸牛表情,問:小蝸牛怎么了?
帶著問題:小蝸牛能為大家做些什么,讓他們高興?
2、出示第二個場景幻燈片。
在這里,問:小蝸牛送了什么給它的朋友?在觀察和討論中發現知識點:“小蝸牛把微笑畫在信里”。帶著問題:朋友看到小蝸牛甜甜的微笑都怎么樣?
3、出示第三個場景幻燈片。
請小朋友也學學小蝸牛的微笑,把微笑送給你的朋友。嘗試體驗“微笑”帶來的快樂情緒。借助圖片,學習句型“我愿意為朋友做……”。把他們連成一句話,會說嗎?
引導幼兒用“我愿意為朋友做……,讓他們高興”句型說出自己的想法。
三、主動傳遞“微笑”
制作“好朋友”標志:請幼兒將自己想說的,畫在紙上,家長們幫助寫名字,折成信封,送給好朋友。將短句“我愿意……”運用到實踐中。體會為別人做事,自己也是愉快的情感。
四、微笑傳遞“快樂”
幼兒、家長、教師共同跳圓圈舞“笑一個吧”,以這樣的方式結識新朋友。
第四部分:說活動特色
1、注重情感基調的渲染。
活動調動了幼兒的看、聽、說、動等多種感官體驗,來體驗“微笑”帶來的快樂。比如,通過觀看兩張哭笑圖片,在強烈對比中感受“微笑”的美好;活動重點沒有放在故事內容和情節的理解上,在說一說的仿編短句中,讓幼兒體會、感悟小動物之間的關愛;通過動手操作來促進幼兒對同伴的關愛。
2、注重多維游戲的互動。
這不是一節單純的`語言活動,在語言學習中,我加入了不同形式的游戲活動。比如“傳遞微笑”“制作并互贈好朋友標志”、“笑一個互動舞蹈”等活動,體現了一種師幼交融、生生交融、物我交融的互動狀態。
3、注重知識建架與撤架。
中班幼兒仿編短句是有難度的。在第一次仿編時,我提供了可移動的圖片,給幼兒建立一個支架,幼兒根據圖片里展現的內容仿編短句。多次練習之后我會撤掉框架,不提供圖片而是讓幼兒根據自己生活經驗仿編,體現了遞進性,發展了幼兒的擴散性思維。
4、體現了教育的多元和整合。
多元指的是語言、社會、藝術、科學領域的知識內容,這些領域不是獨立的,而是相互整合的,這使得活動更具綜合性的特征。如在語言交流中傳遞關愛的社會性教育,在繪畫中鞏固語言的知識性學習,在音樂中感受語言的優美,在舞蹈中交新朋友,體會微笑的力量。
以上就是我今天說課的所有內容。今天我所展示的這個活動肯定還存在著許多不足之處,希望在座的各位老師能給予指導。謝謝!
附:微笑
森林里的動物們都是好朋友。小鳥為朋友唱歌,大象為朋友蓋房子,小兔為朋友送信……小蝸牛很著急,他只能在地上慢慢地爬,別的什么也干不了。
小兔走過小蝸牛的身邊,小蝸牛向著小兔微笑。小兔說:“小蝸牛,你的微笑真甜。”小蝸牛想:“對呀,我可以對朋友們微笑。”小蝸牛又一想“可是,怎么樣讓朋友們看到我的微笑呢?”
小蝸牛想出了好辦法。第二天,他把很多信交給小兔子。小兔子把信送給了森林里的朋友們。朋友們拆開信,信里是一張畫。畫上的小蝸牛正在甜甜地微笑。森林里的朋友們也都微笑起來,他們說:“小蝸牛真了不起!他把微笑送給了大家。”
關于微課教學設計模板9
一、實驗目的
l、掌握配制緩沖溶液的原理和方法,并加深認識緩沖溶液的性質;
2、練習pH試紙的使用,資料《緩沖溶液教學設計》。
二、實驗原理
弱酸及其鹽(例如HAc和NaAc)或者弱堿及其鹽(例如NH3?H2O和NH4Cl)的混合溶液,能在一定程度上對外來的酸或堿起緩沖作用,即當另外加少量酸、堿或稀釋時,此混合溶液的pH值變化不大,這種溶液叫做緩沖溶液。
三、儀器、試劑及其他
1、儀器
試管,試管架,燒杯(50m1),量筒(10m1),玻璃棒。
2、試劑
酸:HCl(0.1mol?L1, 0.2mol?L1),HAc (0.1mol?L1, 0.2mol?L1, 1.0mol?L1);
堿:NaOH(0.lmol?L1, 0.2mol?L1),NH3?H2O (0.1mol?L1, 0.2mol?L1);
鹽:NaAc (0.2mol?L1,l.0mol?L1),NH4Cl (0.1mol?L1, 0.2mol?L1), NaH2PO4 (0.1mol。
L1), Na2HPO4 (0.2mol?L1)。
3、其他。
pH試紙。
四、實驗內容
(一)、緩沖溶液的配制
1、分別測定蒸餾水、0.lmol?L1HAc的pH值。
2、在兩支各盛5ml蒸餾水的試管中,分別加入5滴0.1mol?L1 HCl和0.1mol?L1NaOH溶液,測定它們的pH值。
3、向一只小燒杯中加入1.0mol?L。
值,并與計算值比較。
4、在一支試管中加10 m1 0.1mol?L1 NaH2PO4溶液和l ml 0.2mol?L1Na2HPO4溶液,1HAc和1.0mol?L1 NaAc溶液各15ml(用量筒盡-可能準確量取),用玻璃棒攪勻,配制成HAc-NaAc緩沖溶液。用pH試紙測定該溶液的pH混合均勻,測定其pH值,井與計算值比較 (H3PO4的.Ka2 = 6.2×108)。
5、用下列給定試劑設計幾種配制緩沖溶液的方案,寫出每種試劑的用量(緩沖溶液體積不超過5ml)。用pH試紙測定緩沖溶液的pH值并與計算值進行比較。
給定試劑:NH3?H2O (0.1mol?L1, 0.2mol?L1),NaOH(0.lmol?L1, 0.2mol?L1),NH4Cl (0.1mol?L1,), HCl(0.1mol?L1, 0.2mol?L1)。
(二)、緩沖溶液的性質
1、緩沖溶液的稀釋
取三支試管各加入自制的HAc~NaAc緩沖溶液3ml,然后分別加蒸餾水5滴、3ml、30ml,測定pH值,并與原緩沖溶液的pH值比較。觀察pH值有否變化。
2、緩沖溶液的抗酸、抗堿作用
(1)取兩支試管,各加入5ml自制的HAc~NaAc緩沖溶液,其中一支試管中加入1滴0.2mol?L1HCI,另一支試管中加入1滴0.2mol?L1NaOH,用pH試紙分別測定溶液的--pH值。
(2) 取兩支試管,各加入5ml自制的HAc-NaAc緩沖溶液,其中一支試管中加入l ml 0.2mol?L1 HCl,另一支試管中加入1ml 0.2mol?L1 NaOH,用pH試紙分別測定溶液的pH值,并--與原來緩沖溶液pH值比較。pH值是否發生變化?
分析上述實驗結果,對緩沖溶液的性質做出結論。
五、實驗注意事項
在配制緩沖溶液時,為獲得適宜的緩沖容量,要有適當總濃度。總濃度太低,緩沖容量過小;總濃度太高也不必要,一般為0.05~0.5mol?L1。
六、預習要求及思考題
(一)、預習要求
認真預習緩沖溶液的性質,緩沖作用的原理及緩沖溶液的配制。
(二)、思考題
1、用同離子效應分析緩沖溶液的緩沖原理。
2、為什么在緩沖溶液中加入少量強酸或強堿時,pH值無明顯變化?
3、怎樣配制pH值一定的緩沖溶液?
(1)在緩沖溶液中,弱酸的共軛酸鹽(基本上是強電解質)會在水中完全電離出對應的酸根離子,大量的酸根離子便會對弱酸產生同離子效應,抑制該弱酸的電離,于是H+便儲存在弱酸中,對pH值的變化起緩沖作用.
(2) 緩沖溶液:由弱酸及其鹽或弱堿極其鹽組成混合物溶液。
少量的外來酸堿可以被他們中和,而不會引起H+的顯著改變。
(3) 強酸培弱堿!強堿培弱酸!最后用ph試紙看下ph值的范圍
關于微課教學設計模板10
設計思路
根據學生的差異設計教學目標,學生自主分層閱讀《追趕天邊的彩虹》,引導學生用帶點的詞語說話,逐步培養孩子們聯想寫話的能力。
教學目的
1、借助《追趕天邊的彩虹》,展示孩子們的閱讀水平,激發學生的閱讀的.興趣,使學生感受到閱讀的快樂。
2、引導學生用帶點的詞語說話的能力。訓練孩子成句成段,逐步培養孩子們聯想寫話的能力。
教學重點難點
激發閱讀興趣,使學生感受到閱讀的快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同學們,我們班級大部分同學都是識字大王了。真了不起!我們認識了這么多的漢字,有什么好處呢?
2、指名學生說。
3、是啊,掃清了識字的障礙,我們就可以自己閱讀,看更多有趣的課外書了。我們的同步閱讀《追趕天邊的彩虹》這本書,就是我們星級表里的詞語串成的文章。同學們,你們有信心讀好嗎?(有)
二、明確標準
1、我們的口號是:“追追追,追上十星級!”下面我們來到――“同步閱讀”大擂臺。老師指課件:
同步閱讀的評價標準:
一顆星:清晰響亮;
二顆星:清晰響亮、正確流利;
三顆星:清晰響亮、正確流利、有感情。
認真傾聽,遇到帶點的句子能模仿說話,獎勵兩顆星。
三、同步閱讀擂臺賽
1、每位同學選擇自己最喜歡的一篇來讀,特別長的讀一兩個段落。學生自由練讀(學生特寫)
2、四個大組推薦代表來打擂,根據朗讀情況,全班同學用手勢評價等級(一星、二星、三星)。
3、老師根據大多數同學的意見,結合自己的評價,當場在課件上點擊星數。比兩輪,總結擂臺賽的結果,給予表揚。最后獲勝的小組參與打擂的同學獲得卡片等獎勵。
【設計意圖:在打擂的游戲中,展示讀書本領,老師點撥,同學互助,激發讀書熱情,在語言環境中鞏固識字的同時,為課外閱讀做準備。】
本文鏈接:http://www.svtrjb.com/v-109-5172.html微課教學設計
相關文章:
幼兒園大班周計劃反思08-31
傳染病及突發疾病應急預案08-02
經典美文:金秋十月丹桂飄香10-19
中秋推銷月餅語錄09-13
簡短的qq空間愛情語錄49條08-08
學校校務公開工作總結10-25
怎么寫護士年終總結10-05
心理健康教育專題培訓心得體會08-16
跳繩運動會加油稿07-20
小倩電影觀后感12-24
我熟悉的一個人作文500字09-27
2024滇西應用技術大學在湖南怎么招生的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