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漪《教育魅力》優秀讀后感范文(精選5篇)
當品味完一本著作后,想必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何不寫一篇讀后感記錄下呢?到底應如何寫讀后感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于漪《教育魅力》優秀讀后感范文(精選5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于漪《教育魅力》優秀讀后感1
草長鶯飛四月天,因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拘囿于高樓林立的城市宅家生活已有2月有余,行動處處受限,內心卻一點點地淡然、平靜。“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有這么多零碎的時間可以暢快地讀一讀平時里無暇閱讀的經典書籍,這并不比外出踏春歡樂少,真是,沒有比讀書更好的娛樂更持久的滿足了。
4月,我們研修共同體開啟了“同讀一本書”活動,教育大家于漪老師主編的《教育魅力》就這樣如約而來。從教8年了,我好像從來就沒有考慮過自己是否具有教育魅力這個問題,當然,對教育魅力的內涵也是懵懵懂懂。不過在看書的過程中,隨著自己對教育魅力的了解越來越多,也越發地勾起自己很多教育回憶。
“師者,傳道受業解惑也。”這是初入教壇的我對教育魅力的理解。當時的我認為,學識魅力就是教育魅力,一名優秀的老師就是一名學識淵博的人,她的魅力的實現就是育分,老師的價值通過學生的分值得以實現。上班第一年,受校長賞識,前腳剛踏出象牙塔,后腳直接踩進本校唯一一個重點班,“不知天高地厚”的我認為自己專業第一,降服這些高中生還是綽綽有余的,沒想到,第一個月的課堂教學就讓我如坐針氈。語文課上,我精心備的專業知識沒有機會講,整節課大段的時間都周旋于學生的語文知識之外的問題解答上,學生上問天文,下問地理,憑著著自己多年的文學基本功,堂堂課好在有驚無險,直到有一天有個學生在語文課上問了一個化學題,還高聲說“我們化學老師都沒解出來,老師,你一研究生再說不出來可就丟人了”,直到這一刻,學生的“挑釁”如一盆冷水把我澆醒,光有學識是無法贏得學生的尊重和喜愛的。不記得自己是怎么走出教室的,雖然有一萬次想沖進校長辦公室辭教,但這懦弱的想法又被不服輸的自己掐滅。怎么才能降服這些故意發難的孩子?在與班主任、我的帶教老師交流之后,我實施了我的計劃,與這幫熊孩子斗智斗勇。
第一步:搞清楚他們朝我發難的原因。我私下找了幾個愛上課、愛攀談的學生聊天,從他們口中我得知帶了他們三年的語文老師解老師是一位知識淵博、見多識廣的老教師,學生們很喜歡上他那趣味多多的語文課,原以為高一還是這位有趣的解老師帶,沒想到殺出一個剛畢業的年輕教師,學生們一不舍陪伴自己三年的解老師,二不服我這新手,所以才在語文課上上演各種問答場景來“試水”,原來學生排斥我,不僅因為學識,更出于情感。本書當中提到了這兩種魅力-情感魅力。教師的情感魅力是指教師用高尚的情懷去關心、愛護學生。教師的情感魅力表現在尊重學生的人格、關心學生的疾苦、寬容、諒解學生的過失、平易近人等;學識魅力。主要包括學識淵博,見多識廣,講授知識得法。學生接受教育,就會被教師的博學所折服,進而對教師產生學識魅力。在了解了原因后,我與學生的相處改變了很多,課堂上,我仍舊留5分鐘時間讓學生“發難”,只不過規則改成了我解答成功學生必須反答一個課堂問題,師生互問互答,不僅削弱了學生對我的抵抗情緒,調動了他參與課堂的積極性,而且也讓學生看到了我的學識,讓他們由衷地說了“你的地盤你做主”。課堂下,我經常找那些課堂不主動發言、近來課堂表現起伏較大的同學聊天,有時候還會跟他們分享自己上學期間遇到類似問題時摸索的經驗,漸漸地,我發現這幫孩子跟我越發親近了,甚至有的孩子還跟我開玩笑“狄姐姐,你這小身材里寶藏不少呀”,現在我知道了,這就是書里說的魅力-才干魅力。包括對事物的敏銳觀察力、對學生有感召力、有清晰的語言表達力等;品格魅力。包括教師的信仰、追求、德行、人格、作風等因素。
這幫孩子我只帶了他們一年,但這一年的淚水和歡笑卻改變了我對優秀教師的認知,尤其是后來的班主任+任課教師的職業生涯里,我更懂得教師的教育魅力對學生的重要,育分,重要;育人,更必要。教學相長,唯有踐行-反思-再踐行,才能讓我們越來越有魅力。
于漪《教育魅力》優秀讀后感2
在這個特殊的假期里,我靜下心拜讀了葉瀾和張汝倫寫給老師們的通識教育叢書《教育魅力》在這里我找到了青年教師成長的.鑰匙。
一、教師的使命,應從責任中擔當。
幼兒教師從事的就是為一個民族“護根”的事業,要有使命意識,不僅要看到當下,更應看到未來。
有人說幼兒教師是個清苦的行業,但我們卻在清苦中保持冷靜,堅守一種超越感,因為我們每天都能體會到這份職業的喜悅和快樂。學高為師,身正為范,我想只有我們勇于將責任抗在肩上,勇于擔當,才能讓孩子們以我們為榜樣,學會了自己在社會中應該干什么,該怎么做人。我們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可能點亮和啟迪孩子的心靈。我們為自己的言行負責,也就是為孩子們將來的行為負責。抱著一顆責任心去工作,我們就能把工作做得更細、更好、更出色。
二、教師的魅力,應從創造中尋找。
新時代的幼兒教師不僅是孩子們的貼身保姆、知心大姐姐、游戲大玩伴、行為養成的引導者,更是一位和孩子們整天在幼兒園的每處角落、每個場景、每件細微的小事,大膽創造快樂的創造者。因為只有一個教育者在教育過程中合理融入了自己的創造性和個性,才能使自己及受教育者在完成教育過程的同時享受教育的美好。
我認為幼教事業和教師的魅力一定要與創造聯系起來。和孩子們在一起,老師們也變得越來越像“大孩子”,他們力求自己變成一個女超人,無所不能;他們力求自己變成一個魔術師,百變戲法;他們力求自己變成一位藝術家,德藝雙馨;通過不懈的勤奮和努力,將自己出神入化的扮演成多種角色,用一種創造的智慧去鼓勵自己,即使在這個特殊的假期,也能宅在家里創造十八般武藝,開起直播,通過線上游戲,指導家長激發孩子心中的創造潛力,活生生將一份平凡的工作做得風生水起。
三、教師的發展,應從自我中定位。
每個人都有積極向上的價值取向。作為教學管理者,若能敏銳地理解一線老師們表達的思想并按照他們本來面目接納他們,會發現他們往往會朝著積極的、建設性的、自我實現的、成熟成長的方向發展。個人要發展,首先要成為一個真實的人,突破防御層,回到真我層,允許波動,允許節奏不同,允許差異,最終不忘自我定位,卓越發展。
幼兒教師青春活力、陽光自信,但如果想要自己成為一個有魅力的幼兒教師,就應該是個真誠、有責任、有目標,愿意發現和創造的人。這樣的你,一定會有魅力。
于漪《教育魅力》優秀讀后感3
“教育魅力”一詞,是在《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中,第一次在國家文件層面提出的。與國家教育規劃不謀而合的,還有首批全國教書育人楷模――于漪老師。于漪老師的《教育魅力》,就像一面透亮的鏡子,照出了我平時教育教學工作中的諸多瑕疵,鞭笞我為做一名更有“教育魅力”的教師而修煉自己。
一、做善于反思的教師
讀《教育魅力》一書,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做一名有“教育魅力”的教師,應該是一個追求持續發展的人。教師應對這個世界永遠有一種好奇,保持著發現的眼光,每逢遇到一個新的領域,不是畏縮后退,而是積極地進入,去了解更多,包括對周圍世界也要經常去發現。這是一個不斷追求自己生命的發展和完善的過程,在幫助別人完善的同時不斷發展和完善自己。美國心理學家波斯納提出了教師成長的公式:成長=經驗反思。要追求持續發展,善于思考必定受益無窮,教師應該每天進行自我反思,直面教育的現場,做到:愛心和責任心在撒播中閃光,無私的品格在奉獻中發揚,恪盡職守的精神在堅守中凝聚,精益求精的品質在鉆研中提升。
二、做有親和力的教師
做一個有親和力的教師,深入到學生的內心去,才能得學生的尊重和信任。在教育中,親和的語言就如春風化雨,細細密密潤禾苗,如清泉小溪涓涓入心田。課堂上和學生進行知識和思想的交流,語言要自然親切,熱情明快,對學生的提問、輔導解答要不厭其煩;課后更要融入到學生中去,和學生進行無拘無束的交談。人無完人,學生在學習上難免有失誤,或做了錯事,這時教師也要能夠循循善誘給予正確指導。學生生活中有苦惱或痛苦,要給予關愛,即使是一句溫暖的話語,也會讓學生心中燃起暖暖的愛意。
三、做有個性化的教師
“教無定法”,課堂教學是一門藝術,不同的教師在課堂上會演繹出不同的感染力和藝術效果,盡管有規定的教材和相應的教學內容及要求,卻沒有固定的臺詞,課堂教學給予了教師充分的空間,可以自由馳,自由探索。教師應根據自身的特色尋找適合的教育教學方法,有的教師學識淵博,課堂上旁征博引,征服了無數的學生;有的教師性格溫柔,對學生有耐心有愛心,調皮的學生被收得服服帖帖;有的教師興趣愛好廣泛,能和學生打成一片,是學生的良師益友。這些都是有自己特色教育風格。在教學中,更應該設計獨樹一幟的個性化教學思路、尋求與眾不同的個性化教學藝術、塑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