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蘭花?乙卯吳興寒食閱讀答案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我們需要用到閱讀答案的時候非常的多,借助閱讀答案我們可以檢查自己的得與失,并對今后的學習做出調整。大家知道什么樣的閱讀答案才是規范的嗎?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木蘭花?乙卯吳興寒食閱讀答案,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木蘭花?乙卯吳興寒食閱讀答案1
木蘭花?乙卯①吳興寒食
張 先
龍頭舴艋吳兒競,筍柱秋千游女并。
芳洲拾翠②暮忘歸,秀野踏青來不定。
行云去后遙山暝,已放笙歌池院靜。
中庭月色正清明,無數楊花過無影。
【注釋】①乙卯:宋神宗熙寧八年(1075)。②拾翠:本指拾取翠鳥羽毛作為首飾;后指古代春游,婦女們采集百草。
閱讀題目
15.下列對這首詞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上片從龍舟競渡的場景展開,一“競”字寫出了劃槳人之矯健、船行之輕疾、氣氛之熱烈。
B.杜甫《秋興》有“佳人拾翠春相問,仙侶同舟晚更移”之句,本詞上片后兩句的境界與之頗為相似。
C.下片春夜獨游的寂寥與上片白日游春的熱鬧形成鮮明對比,隨風飄蕩的'落花更添哀傷情致。
D.整首詞的描寫獨具匠心,上片寫景,景中有人,人為景樂;下片寫景,靜中有動,情景交融。
16.張炎曾在《詞源》中提出“過片”的概念,稱“最是過片,不要斷了曲意”。我們通常把詞的下片的開頭視為“過片”。請分析本詞的“過片”在結構上的作用。(6分)
閱讀題目
15. C 【命題意圖】本題考查理解詩歌內容,鑒賞詩歌的思想情感和表達技巧的能力。
【解題思路】C項“下片春夜獨游的寂寥”“落花更添哀傷情致”分析錯誤。“行云去后遙山暝,已放笙歌池院靜”,意思是游女散后,遠山漸漸昏暗下來;音樂停止,帶有池塘的庭院顯得異常幽靜。通過靜謐優美的夜景,反襯白晝游樂的繁盛,并不是為了突出“寂寥”之感。“中庭月色正清明,無數楊花過無影”中的“楊花”是柳絮而非“落花”,反映出作者游樂一天之后,心情恬淡而又舒暢,沒有“哀傷情致”。
16.①承上。前句寫游人散去后,遠山漸漸昏暗下來,體現出寒食游春的時間變化,反襯上片白晝游樂的繁盛,為上片游春場景作結。②啟下。后句說笙歌已歇,喧囂一天的池院此刻顯得分外清靜,一“靜”字又引出下句的中庭月色幽靜之景。
【命題意圖】本題考查理解詩歌內容,分析詩歌結構的能力。
【解題思路】解答此題,首先要理解題目中“最是過片,不要斷了曲意”對“過片句”的要求,根據“不要斷了曲意”可知“過片句”的作用是承上啟下。然后根據題目對“過片句”的解釋,找到本詞的過片句“行云去后遙山暝,已放笙歌池院靜”展開分析。“行云去后遙山暝”中的“行云”指如云的游女,意思是游女們走了,遠山逐漸昏暗,承接上片內容,體現出寒食游春的時間變化,反襯上片白晝游樂的繁盛,為上片游春場景作結。“已放笙歌池院靜”,意思是笙歌已歇,喧囂一天的池院此刻顯得分外清靜。詞句中一“靜”字又引出下句“中庭月色正清明,無數楊花過無影”的月色幽靜之景。
木蘭花?乙卯吳興寒食閱讀答案2
木蘭花乙卯吳興寒食
張先
龍頭舴艋吳兒競,筍柱秋千游女并。芳洲拾翠暮忘歸,秀野踏青來不定。
行云去后遙山暝,已放笙歌池院靜。中庭月色正清明,無數楊花過無影。
注:
⑴《木蘭花》:即《玉樓春》。乙卯,宋神宗熙寧八年(1075),作者八十六歲。吳興,今浙江湖州市。寒食見上卷薛昭蘊《浣溪沙》之二注(35頁)。
⑵舴艋:指競賽的龍船。舴艋,小船,從蚱蜢取義。
⑶筍柱:秋千架的形狀。秋千今通作秋千。秋千乃后起的名字。
⑷水中可居者,見《爾雅釋水》。亦可泛稱水邊。拾翠見上卷李